
“肩膀向后向下,腹部收紧。”因疫情停止上课约5个月后,8月10日中午,在南昌路的城汇大厦,公司行政陈娟与同事们一起,重新迎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带来的瑜伽训练课。
这也是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活动暨科学健身指导体验周的项目之一,据劳动报记者了解,今年的体验周于8月6日至14日举行,所开设项目不仅“更潮、更嗨、更棒、更健康”,还在过去贴近居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于服务上班一族,希望以运动促进职工健康,促进就业新形态的形成。
午休锻炼一小时,精神整整一下午
这趟训练课安排在中午12点30分到下午1点30分。刚过12点,十几片瑜伽垫已经在7楼的活动室摆放整齐。距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陈娟已经与5位同事陆续换好衣服,等待其他同事和老师的到来。
等待的过程中,大家彼此交谈,欢笑声不断。“在疫情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十几节课,身体的柔韧度、形态,都有了明显改善。”陈娟在佳能公司担任行政工作,她说,因为疫情关系,不仅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安排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前来,课程就此停摆,社会上的健身房也停止开放了一段时间,“刚才我们大家都很担心,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筋骨要拉不开了。”
陈娟说,瑜伽的强度不算很大,以身体的拉伸为主,很适合在午休时间锻炼。“像我们坐办公室,长时间对着电脑,颈椎、腰部都不是很舒服,拉伸一下感觉会很有活力,自己也更加注意坐姿。说实话,有没有运动差别很大,不运动几乎就是靠咖啡续命,但运动之后,下午更有精神,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嘛。”
提升职场人锻炼水平,促进就业新形态
本次体验周涵盖了网球、篮球、橄榄球、科技体育(模拟赛车)、羽毛球、棒垒球、飞镖、飞盘、滑板、轮滑、跳绳、剑道、旱地冰球、武术、板式网球、特殊人群居家健身等16项深受市民欢迎的时尚体育项目。目前,除羽毛球、篮球、武术、特殊人群居家健身项目为全线上教学课程外,其他12个项目采用“线下+线上”模式开展健身指导。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副秘书长付晓娟介绍,各市级单项协会紧密合作,培养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派107名年轻的优秀指导员,参与开展线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30余场,向市民免费提供近2000个免费体验名额。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企业和职工的反响都很好。以科学的内容和指导方式,提升了职工的运动锻炼水平。企业和工会也更加关爱职工,促进就业新形态的形成。”付晓娟说,利用今年健身指导体验周的机会,市社区体育协会也会更有针对性地迎合白领需求,“设置的项目会更时尚,更加多元化一些。”
数字化管理,外籍教练也来考证了
目前,上海有6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主要活跃在健身团队日常科学指导、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以及健身培训指导等各领域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班牙人费尔南多在指导小朋友练习板式网球)
今年,面向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小程序”全新上线。平台涵盖了在线注册、培训认证、志愿服务、服务积分、年度审核、个人管理等多重功能,可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将打造成为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站式“线上之家”。
据付晓娟介绍,在板式网球、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项目,外籍教练也开始报考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比如,在源深体育中心板式网球运动场,西班牙人费尔南多·桑切斯就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帮助更多市民体验了解新兴运动。
“管理平台数字化升级之后,我们希望可以真正激活社会体育指导员,让他们真正活跃起来,走近职工和百姓身边,展开科学、高效的健身指导。”付晓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