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流传,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上。日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联袂钢琴家陈萨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舞台上,为申城观众们献上了一场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展现了中国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时期,将西方技法与中国音乐元素融合的优秀作品。
当晚,两位从西方乐海中走来的音乐家浸染着东方水墨的意象,声、情、境相互交融,和谐统一。这场由两人担当主角的演出,每一次衔接、弱化、克制都行云流水般的互相成就,尽显中国诗歌的浩若烟海。现场几乎座无虚席、高潮迭起,诸多精彩“对戏”场景伴着温和的灯光和丝丝入扣的旋律让人如痴如醉。
整场音乐的曲目设计以时间为主线贯穿。“我们上半场的歌曲创作年代更早期一些,那个年代对于钢琴的织体来说并没有很丰满,但也有单纯、淳朴的味道。”钢琴家陈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音乐会以一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的《听雨》开篇,没有过多的复杂的旋律与和弦,钢琴伴奏织体的运用也十分清新自然,就像在说家乡话一样。
一曲结束,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东方内核在钢琴触键渐次变化,和歌者细致的嗓音处理中尽显。除此之外,林声翕的《秋夜》、《望云》、黄永熙的《斯人何在》、刘雪庵的《追寻》以及陈田鹤的《春归何处》等较少为人所吟唱的曲目也在石倚洁极其亲切的演唱方式下呈现,通过词语、语句等多个层次的处理,娓娓唱出了凝练而满怀深情的文字,犹若一幅水墨画。
下半场则是当代作曲家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刘青作曲的《越人歌》,赵季平的《关雎》、《静夜思》、《幽兰操》,黎英海的《枫桥夜泊》、叶小纲的《登高》等,这些作品从技法上有了更多样的现代元素,和声语汇也更为丰富,当代人心中的“古意”在钢琴与悠扬的歌声中淅淅沥沥地飘洒。而陈萨的钢琴部分无论是从《关雎》中的情绪铺垫,还是到《幽兰操》中有如管弦乐队般宏大的交响色彩也都有了更加丰富地表达。
去年11月,环球音乐同期发行了《中国艺术歌曲》数字、实体专辑,是石倚洁与陈萨首度合作。而这场音乐会也是埋藏在石倚洁心里多年的“夙愿”,为了使更多人能领略到动人的中国艺术歌曲,在三套录音曲目计划中,石倚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套中国艺术歌曲的曲目。
“西方经典歌剧固然是自己的看家本领,但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声乐专业演员,能让海内外的听众聆听到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是我自己酝酿了许久的心愿。”对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来说,这一切足以体现他对中华文化的深情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