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竹交响泛起江南水乡涟漪,光明之声铿锵致敬抗疫精神!日前,知名指挥家彭家鹏执棒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带着原创作品音乐会《光明》走进上海交响音乐厅,以民族交响展现了巍巍华夏风貌。这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继今年5月亮相“上海之春”音乐节后再次携新作来沪,其中,原创新作《光明》更是首次与申城乐迷见面。
《琴动山河》全新亮相
丝竹交响奏出江南水乡之韵
当天的音乐会在经典之作《丝竹的交响》中拉开序幕。记者了解到,这部乐团委约作品由作曲家刘长远创作,以江苏民歌《姑苏好风光》为素材,并且巧妙融入了评弹等江南元素,抒发了对江南水乡的赞美。
作为乐团舞台上的“常客”,近年来,《丝竹的交响》虽然频频与观众见面,却常演常新,受到了不少乐迷的喜爱。该作品还入选了国家文旅部2019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此次在沪演出的是其中的第二乐章《快板 丝竹交响》
听完了江南琴韵,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又携手钢琴家谭小棠奏响了由中国当代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琴动山河》,在“山河”“夜曲”“戏鼓”“未来”四个篇章中,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炙热的表达层层铺开,音乐会也仿佛一幅画卷延展到了祖国大地。
“由西方乐器之王钢琴和民族管弦乐交融,《琴动山河》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是我们第二次在上海演出这部作品,相较第一次进行了修改提升。经过时间的沉淀、作曲家的完善、大家对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这一次的全新亮相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谭小棠说。
致敬抗疫精神
传递中国民族之声
音乐会下半场,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刘长远创作的第五中国交响乐《光明》压轴亮相。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是以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题材,情感层层递进:从生机勃勃的美好世界到病毒肆虐人类奋起斗争,再到用爱抚慰人心,最后落在共建美好家园、团结一致战胜病毒、奔赴光明的精神力量之上,歌颂了“抗疫”英雄们不畏艰难、大爱无疆、尽职尽责的精神。
刘长远表示,“中国交响乐的发源地之一就是上海。这次带来的《光明》是表达人类命运、人类情怀的作品,通过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合作更坚定了我的创作信念,希望和乐团一同,在保留民族管弦乐民俗韵味特色的同时,开拓展现更多表达人类重大事件、具备人文关怀的作品。”
虽然是个年轻的团队,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向世界输出更多优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不久前,乐团与乐团艺术总监彭家鹏还分别斩获了2021年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交响乐团奖”“国际音乐文化成就奖”两项大奖。
“上海观众每次都给我们热烈的支持,所以我们每次也都会把最新的委约作品带来上海。”彭家鹏表示,此次演出的三部作品都是乐团委约之作。“希望通过我们的演绎,向世界传递更多不同于西方交响乐的来自中国的美的声音。”
据悉,12月16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还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带来中国管弦乐版《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继续用民族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奏响“中国之声”。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