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遗憾,中国坐式女排没能捧回上一届丢落的冠军。北京时间9月5日上午,中国坐式女排在东京残奥会坐式女排决赛中以1比3负于美国队,获得银牌。不过,如同中国女排一样,中国的坐式女排同样是一支充满着传奇和励志故事的队伍,她们的拼搏精神同样值得永远铭记。
辉煌成绩:最优秀的队伍
女子坐式排球自2004年进入残奥会,中国队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实现了三连冠。可惜的是,在最近两届奥运会,中国队都是在决赛遇到美国队,无奈丢掉了冠军。
特别是这届赛事,中国坐式女排就是奔着冠军而来,在小组赛保持全胜,4场比赛都是3比0获胜,包括3场小组赛和1场半决赛,从未丢局,并在小组赛以3比0击败过美国队。
然而,坐式女排队员移动性差,还是有一些偶然因素,决赛面对美国队,中国坐式女排在第二局末段突然崩盘,导致总比分0比2落后。第四局一度处于领先,无奈又是最后时刻失误过多,直接输掉比赛。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但中国坐式女排参加五届奥运会,取得3金2银的成绩,已经是坐式女排最优秀的队伍之一。
顽强拼搏:几星期磨坏一条裤子
与中国女排一样,中国坐式女排的拼搏和奋斗精神,同样值得称道。上海坐式女排在国内实力突出,多名队员在国家队担任主力,位于水电路的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中国坐式女排的集训基地之一。
为了备战奥运会,这支队伍每天训练强度大约为5至6小时,春节期间也照常训练。这些女排运动员们的手上和臀部都有厚厚的老茧,几星期磨坏一条裤子更是家常便饭。
来自上海的吕红琴今年41岁,是排球队里历经五届残奥会的老运动员。因为小儿麻痹症,吕红琴从小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1999年她成为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一名运动员,坐式排球改变了她的一生。自2000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运动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在排球场上,身型瘦削的吕红琴扣杀起来气势汹汹,体能训练时更是拼尽全力。“坐式排球对腰部、颈部、手臂、膝盖会产生一些伤害,但激烈的对攻往往让我专注到忘记身上的疼痛,甚至忘记自己是坐在地上打球。打球的时候我唯一想的就是要去拼每一个球,拼每一个得分点。”吕红琴说。
来自上海的坐式女排干将赵美玲,9岁时因为车祸而截肢。她坦言,每天长达6到7小时的练习非常辛苦,被排球打脸、臀部被磨烂、手上满是老茧,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为了证明自己有意义,也能“发光发热”,才走到了现在。
开启新生:在运动场证明自己
球队主力唐雪梅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从悲痛中奋起,唐雪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女排精神,同时也开启了新生。
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13岁的唐雪梅还是一名中学生,后来,国家为受地震影响的儿童提供帮助,唐雪梅装上了假肢,重新站起来的喜悦让唐雪梅重燃未来生活的希望。就是这次装假肢,让她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2009年夏天,唐雪梅赴上海残疾人康复中心安装假肢,而且还受邀参加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十周年活动,并且参加了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组织的比赛。
地震发生之前,她参加过学校的篮球队,还会打乒乓球,展现出良好的运动天赋,这让唐雪梅体现出不错的运动感。当时国家队副领队张超群评价唐雪梅,“孩子个头高、手臂长,年纪小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后来,唐雪梅正式来到上海参加集训,成为上海女子坐式排球队的一员。一年后,唐雪梅成为国家队主攻手,并跟随姐姐们夺取2010年广州亚残会冠军和2012年伦敦残奥会冠军。
从地震废墟中走出了国手,唐雪梅找回了阳光般的她。“排球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地震给我造成的阴影几乎都没了,开始了新的人生。我有了更高的平台,能实现更多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残疾人,去夺取残奥会金牌,让国旗升起,是自己人生莫大的荣耀。”唐雪梅说道。
由于特殊的经历,以及用体育改变人生的现实,国际奥委会专门撰文报道唐雪梅的奋斗故事,感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也激励了全世界与命运抗争的孩子们。
(图片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