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快评|身残志坚,残奥赛场内外,他们都值得点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1-09-05 09:22

摘要: 残疾人职工也是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劳动者。

今天,历时12天的东京残奥会将正式落下帷幕。如果说一个月前的奥运会,带来满屏的激情和荣耀,残奥会留下的必然是无尽的震撼和感动。


奥运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超越理想,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残奥会则是彰显“温情、关爱、自强”的人性光辉,是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击,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 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是本届东京残奥运开幕式的主题。虽然传播的力度不如奥运会,微博热搜的次数很少,但在残奥会的赛场上,太多的画面直击人心。


乒乓球赛场,来自埃及的易卜拉欣·哈马托,是唯一用嘴打球的运动员。最初练习的时候,他经常牙龈出血,脖子拉伤。但他知道,这是能够打球的唯一方法,所以他不会放弃。



双腿严重萎缩的郭玲玲是女子举重41公斤级冠军,并以108公斤、109公斤的成绩两次刷新该项目世界纪录。1岁时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小学时从教室到厕所,她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挪完那短短一百米的距离。初、高中从来没上过体育课,最后却是体育改变了她的命运。


虽然没有手臂只能咬着毛巾出发,必须要用头撞击泳池来完成比赛,但进入泳池依然如蛟龙入海,中国队的郑涛、王李超和袁伟译一样包揽金银铜牌。




也有的选手,四肢全部没有,仍旧依靠扭动身体完成游泳比赛。跳高比赛里,中国运动员钟志强只有一条腿,却仍跳过了1.75米。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国已经蝉联4届残奥会金牌榜榜首,这一届比赛,我们已经获得近百枚金牌,残奥历史总金牌数超过500枚。


他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体育,是巨大舞台,让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体育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温度和幸福度。最新数据显示,残障人士占全世界人口的15%。我国则约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70多年来,我国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利和尊严,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据中国残联提供的数据,近些年以“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工程”为主体的残疾人体育基本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残疾人体育服务和相关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让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参与残奥会、残运会等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是帮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的有力举措,有助于推动创建对残疾人更加包容的社会。



残奥会也是理解帮助残疾人的好平台,需要媒体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凝聚社会共识。对整个残疾人事业来说,关注点绝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奥运赛场。要针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特点,加大对残疾人先进典型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中国代表团的251名运动员都是业余选手,职业涵盖工人、农民、学生、公务员、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中国残奥历史首金夺得者——盲人姑娘平亚丽经营着自己的盲人按摩连锁店;北京残奥金牌得主杨博尊出了自己的唱片;42岁的上海残疾人举重运动员陆学峰甚至是一名企业家,他自己创业,做电力设备工程项目,前一段时间又开办茶艺、咖啡培训班,帮助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职工也是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劳动者,对于他们,各级工会组织更要一以贯之地予以关心关注、支持帮助,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体面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把丢掉的冠军夺回来!中国坐式女排...

残奥游泳项目收官:口咬毛巾头撞泳...

女儿,好好看看爸爸,我没手也能游...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