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出色成绩赢得世界瞩目,在一些小众项目上,尽管没有取得奖牌,但同样展现了中国自信,比如马术。中国在首次获得参赛资格的马术三项团体赛中以第九名完赛,这是本届奥运会亚洲队伍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许多人因此而认识了华天、孙华东和包英凤,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场赛事背后还有一位幕后英雄同样来自中国,她就是怀佩炘,东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赛事监管。
从现代五项出发
退役后执教高校为专业“镀金”
高挑的身材、利落的短发、温柔的笑容,是怀佩炘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样的形象与马术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十分吻合,细问过后得知,原来,年轻时的怀佩炘曾是现代五项上海队的一名运动员,马术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退役后,怀佩炘没有继续体育事业,而是在攻读完英语专业后成为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老师。不过,兜兜转转几年,奇妙的缘分还是把怀佩炘与体育连在了一起。
“当时,国内的马术运动还处在初级阶段,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急需英语方面的人才。”做为英语专业老师,怀佩炘有着出色的语言能力,加上此前的运动员经历和对体育的浓厚情感,怀佩炘开始在业余时间翻译马术教材,学习国际马术裁判的相关知识。
2008年,借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马术运动开始迈上新台阶。国内有了更专业的马术裁判的培训,放在怀佩炘名字前的各种国际裁判头衔也越来越多。在执裁了亚运会、世界杯等多项国际重大马术比赛后,在业界留下优良口碑的怀佩炘在53岁时成为了东京奥运会马术项目的一名技术官员。
1/109来自上海
从马匹进出到场地编排忙不停
虽然2008年曾经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相关工作,此前也执裁过多项国际大赛,但以技术官员的身份亮相奥运会,怀佩炘还是第一次。她告诉记者,因为赛事时间跨度较长,东京奥运会马术项目的技术官员一共有109人,来自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分为技术代表、裁判团、赛事监管、路线设计师等多个职位。
怀佩炘担任的是赛事监管,值得自豪的是,在109人当中,她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位技术官员。虽然不是直接执裁赛事,但是怀佩炘表示,赛事监管的工作同样重要而繁多。“从马匹到达到接待它们入马厩,从马房的安排到赛前训练的管理,甚至马匹的进出、比赛场地的使用编排等等,都属于赛事监管的工作内容。”
据怀佩炘介绍,东京奥运会上参加马术比赛的马匹有238匹,工作量很大,而且马术项目的比赛跨度也很长,从7月24日开赛一直到8月7日才收官。不过,即使再忙再辛苦,怀佩炘也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在东京奥运会的每一天都是自己充实自己、提升学习的好机会。
“奥运会毕竟是国际大赛,从规模到水准都是最高的,马术比赛的三个项目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对技术官员来说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比赛过程和不同项目的需要,非常难得。”更何况,本届的奥运赛场上还首次有了中国团队的身影,这也让怀佩炘倍感骄傲并充满动力。
明确差距肯定进步
在国际舞台为中国马术代言
尽管东京奥运会已经闭幕半月有余,但马术项目中的每一场精彩比赛,怀佩炘仍历历在目。在她眼中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世界超高规格的马术盛宴,更是中国马术的未来和方向。比如裁判的高水准,就让怀佩炘感触颇深。
“我是2009年开始陆续拿到各种国际裁判资质,至今已经十多年了,也执裁过许多大赛,现在是国际马联盛装舞步二星级裁判、场地障碍一级裁判。但是在奥运会上,我们可以看到盛装舞步最高级别的五星级裁判,包括赛事监管也有不同等级,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从东京回来后,怀佩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马术不止是运动员的马术,马匹的训练、裁判水平的提升等都同样重要。中国马术要想赶上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怀佩炘此次能够成为东京奥运会马术比赛技术官员的1/109,已经迈出了进步的步伐。
采访时,她反复强调,自己能够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为中国马术代言,最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马术协会和上海市体育局的培养。的确,一项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哪一个人,而是多方面的携手推进。
可喜的是,如今在国内,马术运动正展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不仅马术赛事越来越多,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喜欢马术的普通观众也越来越多,马术裁判的培训体系日渐完善,这些都让我们对中国马术运动的未来充满期待。就像怀佩炘在东京奥运会上参与的每一份细微的工作,中国马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每一次跨出的一小步都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