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奥运赛场,不仅有努力付出的上海运动健儿争金夺银,更有敬业的上海教练员和专业的上海裁判员。
在空手道项目,37岁的马俊婷来自上海,并以一号裁判的身份执法并宣告了该项目奥运会首枚金牌的产生。
如同这次比赛,从事空手道19年的马俊婷总是在创造历史:中国唯一的空手道双A裁判,空手道最年轻的双A裁判,奥运会空手道项目最年轻裁判……以实力赢得认可。
四年创八关,空手道裁判界的“学霸”
马俊婷与空手道的结缘始于她读高三那年。学业紧张,好静不好动,马俊婷越来越胖,爸爸坚决带她参加体育运动,每个周末都去健身房跳操。
没多久,马俊婷就被隔壁空手道教室的声音所吸引,“转行”去了空手道班。马俊婷起步虽晚,但进步神速。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马俊婷取得了令教练也大为惊讶的成绩:2004年、2005年,她两次获得上海市空手道锦标赛女子实战冠军。2006年,她一举夺得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空手道女子实战冠军,同一年还入选首届国家空手道集训队,穿上了国家队队服。
随后,马俊婷又将精力投入更高难度的裁判资格考试,用四年的时间连过八关,成为我国第一位国际级空手道裁判。
“空手道的裁判等级很多,亚洲有6个等级,世界空手道联合会也有6个等级,每年只能考一个等级。”马俊婷说,2006年国家正式对空手道立项之后,马俊婷已经结束运动生涯,就想换一个身份,“当时我就想,如果做裁判,职业生涯还可以延续很多年。”
当时,世空联有一个规定,年龄达到30岁的裁判才可以考世空联裁判,但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空联,世空联也有发展年轻裁判的意愿,就放宽了年龄要求,25岁的马俊婷才有了机会考世界级。
在中国空手道协会的培养下,马俊婷考出了世界空手道联盟的双A级裁判员,走向国际赛场,并被世界空手道联盟任命为裁委会委员、亚洲空手道联盟裁委会委员、中国空手道协会裁委会主任,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双A裁判。
不少人都问起她这么拼的初衷,马俊婷说,“当裁判并没有收入,主要是为国家荣誉,让中国在空手道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
减肥30斤提升形象,今年隔离了100天
与运动员一样,奥运会也是马俊婷逐梦的最高舞台。
“所有的国际大赛我都执裁过了,就缺一次奥运会。”世空联的裁委会委员一共只有12个,马俊婷说,在空手道确定进入奥运会之后,她就开始满世界执法比赛,通过大量的赛事提高能力、增长经验,同时也获得足够的奥运积分。
“很多人都说,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就是要拿金牌,拿不到金牌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能够参与奥运会,能够站上奥运会的舞台就已经是一种胜利。”马俊婷表示,除了一个级别是世界排名前四的选手可以参加,空手道的其余级别都是世界排名前二的选手才能参加,资格赛的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残酷,“比如说你世界排名第三,一旦在资格赛发挥失误,就无法站在奥运赛场。我们也是一样,当时我就想,如果不能入围奥运会裁判名单,即便能够执法奥运会的资格赛,我也已经很荣幸。”
(马俊婷接受记者视频采访)
马俊婷说,当选奥运裁判首先要符合世界空手道联盟的双A级裁判资格,在符合资格的情况下,会有执裁数量考虑,也就是在整个奥运积分赛的周期执裁了多少赛事,执裁情况如何。
2019年世空联确定奥运会裁判名单的时候,只有12人。因为疫情,赛事停摆一年多,在今年复赛之后,有一个裁判考试,根据执裁数量、水平等综合数据,由裁判长层层选拔,拟出了一个16人的名单,马俊婷是4名女性裁判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国籍裁判。
虽然2020年之后一年多没有正式比赛,但马俊婷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家里看录像也要坚持练手势、练口令,行礼的角度都要严格拿捏。
“虽然不能像运动员一样胸前贴上国旗,但我们执法比赛时,电视镜头会在裁判名字面前打上国旗,我们也是代表国家在出战奥运会。而且,空手道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有很多年轻人在关注,裁判员的形象、能力也是该项目对外展示的一部分。”马俊婷说,为了提升个人形象和气质,她成功减肥30斤,今年奥运会之前参加了3站资格赛,加上东京奥运会的这场比赛,总共4站比赛,马俊婷光隔离时间就长达100天,“今年一共在家待了10天,最短的一次,回家了3天就又出门执法比赛了。”
比较幸运的是,奥运会历史上首块空手道金牌诞生在女子个人型比赛中,马俊婷是当场比赛的主裁判,并宣告比赛结果。“比赛场地从这头走到那头,总共12米,就像很多运动员有时候会激动地亲吻场地一样,我当时虽然很镇定,但内心也是激动不已,与两位运动员有过眼神的交汇,看到两个人渴望、焦虑、期盼的眼神,我觉得责任很重大。这是世空联成立50年以来的第一块奥运金牌,隔离期间我把这段视频拿出来反复看,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我从事空手道运动19年,才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热心于公益,把光芒传递给别人
赛场之外的马俊婷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她先后创建了延吉文体俱乐部和飞扬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社区文化建设,累计服务居民达30多万人次,在2017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在此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
200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马俊婷从热爱的空手道运动开始创业,义务为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的空手道教学,逐渐迈出了走向公益的第一步。
刚开始,她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发放招生广告还遭人白眼,跑到各个中小学校推广空手道也不断吃“闭门羹”……大学生创业中遭遇到的艰辛,在马俊婷的创业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她不轻易放弃——经费不够,她就从爸妈每个月给的600元生活费中省出来;没有学生,她就骑着自行车找各个健身会所进门谈合作……
2011年9月和2012年1月,马俊婷两次出席达沃斯论坛,参与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交流活动。她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体育公益理念和社会实践,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也正因为达沃斯论坛,马俊婷萌生了运用自己的特长,通过“公益文体”真正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在她的带领下,两个社会组织开展了为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培训空手道;举办社区家庭运动会,组建“活力橡筋操”团队;走进医务工会,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身体素质,平均每年开展服务受益人群达到4万人次以上。
“我的女儿9月1日就要升入一年级,老师让送给孩子一个小礼物,我想了很久,给她定制了一枚金牌。并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去争金牌,而是希望她有追逐梦想、勇攀高峰的精神,享受克服各种困难、追逐梦想的过程。”马俊婷说,她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芒,传递给别人才会特别有意义。”
(受访者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