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优质的新童谣也能口口相传,这个有35年历史的儿歌赛事启动征稿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8-21 18:51

摘要: 以少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童谣创作上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面临着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作品传播度不高的尴尬局面。面对少儿的“眼球争夺战”,尤其在阅读多元化的当下,如何让主流价值更深地影响少儿,引领少儿的成长?8月20日下午,2021生肖系列儿歌之小金牛新童谣征稿活动在中国福利会宋庆龄文化空间启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上海市少工委、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共同主办,《少先队活动》《儿童时代》承办。自1986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坚守了35年的“生肖系列儿歌大赛”不忘初心,凝聚了一批批热爱童谣的创作者,为少年儿童遴选出了积极向上、充满童趣的童谣佳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本届征稿活动以“颂党恩 创童谣”为主题,以少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苏表示,童谣这一形式之所以为少儿所喜闻乐见,在于其短小的篇幅,朗朗上口的韵律以及盎然的童趣,但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那些经典童谣,但近年来这样富有鲜明艺术特点的佳作却不多见。担任多届评委的儿童文学作家简平,近年来也一直呼吁关注——新童谣的流传度不高,成为经典的更为稀少。为什么进入了秒速传送的互联网时代,童谣传播度反而不及从前的“口口相传”?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记住并喜欢传唱新童谣作品呢?


基于此现状,一届又一届的新童谣征稿活动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据介绍,本届活动在新童谣文字作品入围的基础上,新增视频再创作环节,以票选形式投出短视频优秀编创奖,期望通过网络的力量,将少儿喜闻乐见的“传唱方式”与迅猛发展的“短视频传播”相嫁接,着力去推动和创新优秀童谣内容的传唱和传播度。同时,大力鼓励少儿进行视频作品的参演,可由亲子共同演绎,也可由学校组织编创。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重塑童谣传唱的表达空间,激发童谣创作的创意潜力,使得少年儿童更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也借由短视频“开放、包容、参与、互动”的传播特点,进一步拓展童谣创作的队伍与形式。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歌剧院秋冬演出季发布!《乡村...

写了近50年仍然写不完的是浦东!...

上影节短视频单元“探索”特训营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