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创作70余载以来,每逢国际劳动节或重大节庆日,全国各电视台、各大演出中总少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支歌。透过激昂的旋律,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劳动号子中所蕴含的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它不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写照,更像是工人阶级一支豪迈的“战歌”。而对于80后舞蹈编导易杰来说,这支歌伴随他练舞、求学、参军到工作,陪他度过漫长岁月,也始终给予他莫大的力量。
第一支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歌曲
1948年,音乐家马可前往当时的佳木斯发电厂体验生活,与工人们一起在机器轰鸣的生产现场劳动。一进入工厂,他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东北大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场面,工人阶级豪情满怀的革命激情和斗志,深深地感染了马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很快,马可以《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创作出我国第一支讴歌工人阶级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充满力量感的作品用东北地区民间秧歌调与号子的节奏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以简洁的填词、铿锵的曲调,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出工人们为支援全中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出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据马可的女儿马海星回忆,这首歌曲最初名为《我们工人有力量》,当时马可写完这首歌曲,用笔抄在纸上,然后教唱工人,倾听群众意见,反复修改,直到工人们唱到满意为止。后来歌曲发表时,改用了一个更为质朴亲切的名字——《咱们工人有力量》,不但突出了东北地域文化特色,更彰显出中国工人的阳刚之气,以及勤劳朴实的劳动精神。
全总文工团《奋斗者之歌》演出剧照
这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穿越”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原创大型情景歌舞史诗《奋斗者之歌》全国巡演大幕在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式拉开,雄壮豪迈的劳动号子响彻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当晚演出中,这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再次上演,还原了时代背景下的奋斗朝气,展现劳动者们奋斗拼搏、努力建设新时代的火热激情,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此次演出,是舞蹈编导、导演易杰加入全总文工团后第一次带队参与全国巡演。排练时,他曾给演员们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要求:“我和他们说,不要只模仿动作,我们不是演给观众看,而是要能让观众彻底‘穿越’一把,让观众发现大幕打开,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个年代的气息、那样的一种精神,观众仿佛能够闻到汗水的味道,感到火星的温度。”
为了让这些只有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轻演员们了解那段火红的历史,做好情感上的嫁接,易杰不但要求大家回去做功课、查资料,自己也一遍遍给他们讲戏:“中国当时无论是军事还是工业,都处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所有人心里都卯着一股子劲,哪怕手拉肩扛付出血汗,就是不服输!这种为了实现强国梦凝聚在一起的民族精神,正是我们要表现的。”
全总文工团《奋斗者之歌》演出剧照
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有名有姓”
谈及职业经历,易杰说自己一直与工人群体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20多年前他从湖北黄石的一所中专毕业,进入武汉电信文工团,出于对自身专业的追求,他在工作5年后,毅然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进行深造,大学毕业后被特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创作室导演,如今他回到工会系统,是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一名舞蹈编导。
“我十五六岁当舞蹈演员时,就开始跳《咱们工人有力量》,也曾在中央电视台的五一晚会中表演过。年轻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大家开玩笑说叫打鸡血,就是把所有的力气全部使出来,在那样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里面,你使多大的劲儿都不为过,所以我最初单纯就是为了展示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杰听到父辈们讲的故事,也从一些整影视作品和书中逐渐了解到歌曲背后的故事,对这支曾陪他度过漫长的岁月,也给予他莫大的力量的歌曲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作为编导之后,我更多地理解到这种力量背后的情感。”
全国巡演还在继续,歌曲带来的鼓舞也在持续。“为什么我们在今天要再次唱响这些经典旋律,要不断为劳动者讴歌?不是为了喊口号,而是出于一种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表达。”易杰动容道,“我一直告诉台上的演员,你们不是‘男群舞、女群舞’,你们就是那个年代的劳动者,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只是有一些人的名字被历史记载下来,有些人默默无闻,但依然伟大地奉献一生。”他说,在工人阶级自己的舞台上,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有名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