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年夜饭上共同举杯,趣味游园上体验非遗版春节……新春佳节之际,上海各大高校相继举办2025年留校师生迎春团圆晚宴等活动,让留校师生也感受浓浓年味,过个快乐的中国年。
为留校学生专门设计菜单,年夜饭美味又“有梗”
过年,自然少不了年夜饭。为了让留校师生们吃好,上海各高校后勤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专门设计了充满寓意的菜单,为同学们送上祝福。
上海交通大学的“灵蛇献瑞,福满交大”留校学生迎春团圆晚宴上,有喻指辞旧迎新的“龙腾蛇舞-九转带鱼”“祥蛇献瑞-豉汁蒸盘龙”,有象征美好祝愿的“风调雨顺-鸡枞菌小炒皇”“好事发生-话梅花生仁”,有意味学业有成的“耕耘不辍-金蒜牛仔粒”“平步青云-翡翠鹅肝”,有来自支教对口服务地云南的“年丰时稔-水果拼盘”,还有“蛇”年特别大菜“青蛇迎春-黄瓜切盘”。一道道美味佳肴满足了大家的味蕾,传递了交大对全体师生的祝愿。
位于临港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师生们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上海海洋大学后勤精心准备了各类美食,还贴心地讨彩头,玩“谐音梗”,起了许多吉利又有趣、富含海洋特色的名字。例如冷菜里有“海的味道”(老醋海蜇)、“甜甜蜜蜜”(桂花糖藕)、“青春相伴”(蔬菜沙拉)、“喜上眉梢”(四喜烤麸);热菜里则有“年年有鱼”(一品富贵鱼)、“金榜题名”(红烧大蹄膀)、“牛气冲天”(黑椒牛仔骨)等,尽显创意与心意。
来自五所学校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学习生活经历。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但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得更近了,心也更近了。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王万里感慨道:“这种跨校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受到了临港高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共同成长。”
趣味游园活动上体验非遗版春节魅力
乙巳蛇年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不少学校组织游园活动,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非遗中国年,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传统佳节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魅力,深受中外学子的喜爱。
同济大学春节留校学生团圆宴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舞动18米长的金龙,时而昂首腾飞,时而盘旋游走,舞出新年的精气神,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同济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云龙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多彩民族风 非遗润校园”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活动,如甲马体验、白族民居彩绘盐塑体验、挂坠缝制扎染冰箱贴制作等多项特色手工,让师生沉浸式体验云龙非遗的无穷魅力和精湛技艺。
在临港五校举行的联欢会上,师生们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春联书写”区,师生们挥毫泼墨,将美好的祝愿寄托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之中。来自基里巴斯的洛棠好奇地观察着春联的书写过程,并尝试用毛笔写下简单的祝福语,“虽然我不太会写毛笔字,但能感受到这些春联背后深厚的文化寓意,这让我对中国文化更加着迷了。”
“漆扇制作”互动区不仅让师生们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开蚌取珍珠”环节也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大家围在一起,亲手打开蚌壳,期待着发现里面璀璨的珍珠。这一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大家将共同孕育出更多璀璨的成果。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与中国学生共同表演《上春山》,庆祝中国年的到来。抽奖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市教委领导和临港五校领导分别为留校师生抽取幸运号码,并送上新年祝福和精美礼物,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深深的关怀。
集体生日、新春大礼包,“花式宠爱”不间断
华东师大团圆晚宴上,全体师生还为60余位1月生日的同学举行了一次特别的“集体生日”,他们在台上接受了全体师生的祝福,并将甜蜜的蛋糕分享给了大家。为了让留校的同学们感受到年的味道、家的温暖,华东师大还特别为留校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新年礼包,校领导为同学代表送上了礼包。每一到场师生都领取到了来自师大的幸福“年货”。
在华东理工大学年夜饭现场,领导嘉宾与厨师、学生代表共同切分由留校学生和后勤的大厨师傅一起制作的“巳巳如意蛋糕”,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充满甜蜜和喜悦,收获满满快乐。后勤工作人员们还送出亲手编织的围巾,细腻的针脚中融入了温暖与关怀,向留校学子传递着关爱与祝福。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还为每一位留校学生赠送新春大礼包,并在除夕中午和晚上、大年初一至初三的中午和晚上提供新年爱心餐。各学院也精心为留校学生准备了年货礼包和经典图书等新年礼物,并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宿舍、新春茶话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远离家乡的同学们感受到华理“家”的温度。
头图为临港高校留校师生共庆新春。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