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札记|包饺子做炸货PK喝咖啡做美甲……小县城里两代人不一样的过年仪式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2-15 17:08

摘要: 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出锅酥脆的炸货,是想念了四年之久的团圆,也是属于过年的仪式感。

油锅里圆鼓鼓的肉丸子上下翻腾着,我像小时候一样,守在灶台前,捏起一只刚出锅的肉丸子,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是想念已久的妈妈的味道,耳边响起老妈的唠叨声:“慢点,烫,烫。”窗外,鞭炮声声,烟花朵朵,过年了,回家了,真好。


时隔四年,再次回到家乡和爸爸妈妈过年,这一刻,曾在心里描绘了很久,终于成真了。我的家乡迁西县是一座北方小城,这里还保留着不少过年的年俗,但年轻人们也越来越潮,两代人有着属于自己的过年仪式感。


图为妈妈炸得肉丸子。劳动报记者 郭娜摄影


北方过年,都要做些炸货,肉丸子、豆面丸子、豆腐丸子,还要自己裹千子。“先把豆腐皮摊平,把调好的肉馅这样均匀地抹在豆腐皮上,再卷起来,用面糊封住口。”为了确保手艺不失传,今年过年,老妈特意带着我一起做。“你这样裹不行,太松了,下锅了会散开。”老妈调教了半天,我还是“学废了”。


图为家乡特色炸货:炸千子。劳动报记者 郭娜摄影


除了做炸货,饺子是过年的主角。“韭菜鸡蛋、白菜肉、猪肉大葱、牛肉馅、驴肉馅儿……”你们想吃什么口味?老妈询问一家人意见。“成年人的世界,也不想做选择题,都要。”老妈听到我这句话,笑喷了。


叮叮铛铛剁肉馅,和面、擀饺子皮,一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姐姐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红枣,随机包在饺子里,看谁能吃到这份好运气。在我的家乡,年夜饭中午吃,除夕夜零点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自然,初一早上还是饺子,小时候觉得饺子吃得好腻,想换换口味,而现在却觉得这样的仪式感却很难得。饺子常吃,但过年时和全家人一起吃的饺子,味道里带着幸福和团圆滋味,更显得不同。


对于常年在外的游子来说,热气腾腾的饺子,酥脆的炸货,就是心中心心念念的过年仪式感。


这几天,在县城里闲逛,发现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们的过年仪式感不再是包饺子做炸货,而是约上三五好友喝咖啡、煮茶,女孩子们相约做美甲,有着不一样的过年仪式感。


图为县城里也流行围炉煮茶。劳动报记者 郭娜 摄影


县城里,这几年咖啡馆、奶茶店、茶室越来越多了。围炉煮茶风也吹向了十八线小县城,一起喝茶聊天,成为不少年轻人们的选择。奶茶店排队、美甲店爆满、电影院场场满座、外卖小哥满街跑……这些景象让人觉得这个小县城又陌生又熟悉。


妈妈这一代,坚持着她们心中的年味,煮一锅走油肉,烀上软烂入味的猪头肉,做一盆盆炸货,并希冀着将手艺教给儿女们,是传承;年轻人一代,有着他们心中的年味,是加特林烟花,是美甲烫头发美美过年,是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是潮味。


明天一早,我们一家将踏上归途,回到上海的小家。回家过年,就像给自己的一场充电之旅,爱意和幸福感填满胸腔,让新一年充满了勇气。


龙年来了,蛇年不远了,过年又开始倒计时了。


头图为妈妈在出发做炸货。劳动报记者 郭娜摄影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过年啦,过年啦!年夜饭好吃,健康...

为留沪职工打造“家”文化,上海高...

非必要不离沪!上海春节“年夜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