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指双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当一眼注视目标物时,另一眼的视轴会偏离注视目标。近年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多见于成人,研究显示,其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及频繁近距离用眼有关。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斜弱视团队针对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术后常见的欠矫问题,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针对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剂量算法。该算法有效提升了术后眼位矫正的效果,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眼科领域的顶级期刊Ophthalmology上发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重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早期预警
复视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早期预警信号。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视物重影,初期多表现为远距离视物重影,随后逐渐发展为无论远近均出现重影。除了眼科原因,突发性重影也可能与神经系统或脑部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通过影响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引发斜视。因此,如果仅仅出现复视症状,应尽快就医,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警惕可能存在的全身性疾病。
创新改良斜视手术设计
斜视手术是治疗斜视的主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张力和附着点位置,以实现眼球位置的矫正。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斜视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针对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治疗体系。
采用常规的斜视手术剂量往往会导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术后欠矫。为此,团队深入开展研究,设计出一种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团队发现,30棱镜度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基于此开发了不同斜视度数的手术矫正算法。术前精确测量斜视角度后,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出内直肌和外直肌的手术调整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减少术后欠矫和二次手术的风险。这项创新研究已经发表在眼科学顶级杂志中,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下一步将对小度数的斜视患者开发非手术治疗方案,以期未来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治愈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早预防早诊治
斜视是一种非自愈性疾病,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对视觉发育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尽管大部分斜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难以预防,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预防则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该类型斜视的诱因之一。团队建议,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远眺放松眼睛,有助于预防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生。如果出现远距离视物重影的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