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我国50 ~ 60 岁的妇女患病率约为 30%,60 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高达 50% 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疼痛、骨骼畸形、卧床并发症等问题,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有不少年纪大的患者,往往是因为生活中的轻微外伤导致髋部、腕部或脊柱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出现骨折,需要长时间的制动或手术干预,这会进一步加剧全身的骨量丢失。
而运动锻炼对于维持身体肌肉力量、运动的协调性,延缓骨量流失、保持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同时,摔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外因,而规律健康的运动锻炼能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或减轻跌倒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进而降低机体骨折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保持一个健康且规律的运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有技巧
有氧运动
是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包括慢跑、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一般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每周锻炼3次左右,心率控制在120次 /分左右。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加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健康。
进行有氧运动时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重在坚持,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
此外,在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锻炼场地,观察道路是否平整、光线是否充足,才能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的锻炼
可以通过太极拳、舞蹈、体操等锻炼方式进行。一般来说,坚持3个月左右的太极拳锻炼,可以增加 20%左右的膝关节力量,改善行走力量,提高躯干的平衡力,降低跌倒或生活中意外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不同人群的运动
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峰值骨量,而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这种峰值骨量的优势,延缓或降低骨量丢失的发生率。
中年人
中年以后,骨密度含量趋于稳定,适当进行一些耐力和力量的运动可以有效保持骨骼强度,降低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肌肉健康,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而肌肉力量的保持可以促进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患者
对于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人群,在平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同时,也要加强运动锻炼。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保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要注意运动强度、方法、频率等问题,每次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为宜,强度为个人运动承受能力的中等强度,方式以有氧运动、抗阻力的力量锻炼、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锻炼为主。
对于合并关节、腰椎等慢性疼痛的患者,如果是在疼痛发作的急性期,可暂缓运动锻炼,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缓解后,再逐步恢复体育锻炼。
运动锻炼贵在坚持,要结合自身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还要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转换指标,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才能把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降到最低,增进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