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赛群英谱】尽心做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崔涵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时代坐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弘 发布时间:2022-09-20 10:42

摘要: 崔涵冰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她尽心尽力,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青教赛群英谱】


崔涵冰,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曾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特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决赛特等奖,获上海市教学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时间已过去近两年,但在崔涵冰的脑海中,青教赛前长达数月的备课过程仍让她须臾不忘,一遍遍打磨教案和课件,反复提炼问题、组织语言、梳理思路,不仅是“磨课”,也是对她个人的“磨练”。


一位位专家、前辈、师长听她讲课、提出建议,长达数月的“磨课”,把原来的教案基本推翻,重新凝结的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让崔涵冰对课程本身的思考和理解加深了许多,更在反复思索中,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回答时代课题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6年,崔涵冰在众多职业选择中进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回忆当日选择,崔涵冰嘴角带笑:“当我知道有机会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后,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告诉我,要去。”


青年学生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而青年又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青椒”中的一员,崔涵冰对当代在校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很有自主性,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也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敏感与困惑。中学时代的崔涵冰也曾有“选择困难”时刻,是她高中的政治课老师帮她理清思路,因此她很高兴有机会像她尊敬的老师那样,在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我是谁”“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世界怎么了”“我们能做什么”。


崔涵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必须真诚,关键在于把道理讲清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不回避问题,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从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和剖析“彭宇案”中的法理与哲理,引导学生不被网上断章取义混淆,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并懂得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到分析学生在宿舍中遇到的矛盾,引导同学们更深入思考进入《民法典》的时代后,何为法治社会中的“边界意识”、何为“规则融贯与价值融贯的统一”,以及如何更融洽地与身边人相处。这些社会热点、身边矛盾,直抵学生心底,如今也把课堂视作汲取人生经验的宝贵时刻。



崔涵冰略带自豪地说:“我们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很多名师,在思政课教学方面,老中青三代有着良好积累与传承。几个教研室各有特色,集体备课制度也很扎实。有些学生没能选到课,还会联系老师们希望增加名额。”思政课要和学生产生深刻的联结,同学们才会用心悟。崔涵冰感到非常幸运的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道路上,她不是孤军奋战,无论是日常教学中学校和学院领导给予的悉心指导,还是在青教赛期间,比赛指导老师、教研室前辈们和同伴们的鼎力相助,都常常令她有醍醐灌顶之感,一代代思政课老师“传帮带”的共同体精神也让崔涵冰更有方向。



思政课要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引导青年学子“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深入社区和基层,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中。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在她的鼓励下,也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或自己居住的社区做志愿者,一些同学表示自己对“治理”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懂得了“担当的情怀最感人、燃烧的青春最可敬”。


捧住“手心的水晶”


回忆起青教赛的经历,崔涵冰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前辈老师那里感受到的“仁而爱人”的责任。“每次备课,他们来得比我还早,准备得都很充分。”崔涵冰笑着说:“虽然有时也会有理念上的差异,但在这些前辈身上我看到了人间的大爱。”如今,这种人间大爱也出现在崔涵冰的课上,在她看来,思政课就是一门要有亲和力的课程,“以知识为载体但不止于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依托却不囿于课堂空间”是她的育人理念。采访中,崔涵冰多次提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以教人者教己”,相较其他课程,思政课更有责任陪伴和引领同学们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



大学学习和学生们以往熟悉、擅长的中学教育有很多区别,学生要把视野放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我与他者、小我与大我、理想与现实、认识与实践、守正与创新、民族与世界……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就是贯穿大学生活的“大学之问”,对答案的探寻正是青年学子把握发展机遇、创造人生精彩的重要前提。一位学生在上完崔涵冰的课后写下长文:“在她的课堂,我萌生了想要去‘追寻’的念想,逐步确立了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她直言学生的信任就像一颗颗“捧在手心的水晶”,让她内心受到巨大触动。一位学生家长也充满感激写邮件给崔老师,说自己的女儿把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视作一周最重要的日子,每次都非常用心提前准备,还会带着问题回家与父母继续讨论。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明显不适应,也会向崔老师求助。崔涵冰很乐于在课堂上分享一些学习经验,她也鼓励学生寻找专业学科与思政课的连接点,在平时阅读、作业、课堂汇报中,将专业学习感悟融入思政课堂。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更乐于向其他领域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体验从“输入”到“输出”的跨越,也就促进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崔涵冰说:“青教赛确实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如今各类教学比赛很多,我们要分清楚本末,‘以赛促教’才是我们追求的。我真正的目标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在时代的坐标,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熊孩子”割坏店内香蕉,这位妈妈...

【青教赛群英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

撕纸、扔玩具、又叫又闹?小小“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