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扔玩具、又叫又闹?小小“破坏王”的心里藏着大秘密,家长可以这样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发布时间:2022-08-30 11:05

摘要: 孩子表现出“破坏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了解孩子,将心比心,与孩子的距离就能拉得更近。

相信很多爸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刚买回来的绘本,递到宝宝手里没多久,新书已经变成了一页页散落的纸片……


妈妈刚买的发声玩具,宝宝玩了没几天,玩具在敲敲打打之下已成了“哑巴”……


家里电器有故障,爸爸拿出工具要修理,宝宝就“偷偷”拿起螺丝刀一阵猛敲……


遇到宝宝们类似上述具有“破坏性”的举动,家长难免“上火”。然而,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搞破坏”?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该制止还是该鼓励——家有“小小破坏王” 的家长应如何处理呢?想要了解,来看今天的文章吧!


孩子为什么爱搞破坏?




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种。1-2岁宝宝因为手眼脑协调的能力发展不完全,分析判断的能力比较欠缺,对时间、空间距离、物体重量体积等估计不准确,他们的破坏行为更多的属于“无意破坏”。随着宝宝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会开始出现一些“有意破坏”的行为,如:宝宝将积木搭好,父母正称赞着,TA却突然把叠高的积木推倒,并因此开心地笑起来。这些“破坏行为”的心理层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天生的模仿大咖


宝宝天生爱模仿,这是他们成长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宝宝来说,最爱模仿的对象就是爸爸妈妈,男孩尤其喜欢模仿爸爸。其实,宝宝的心中总期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适得其反,满心期望能受到父母表扬的行为却成了大人眼中的“搞破坏”。比如因为看到爸爸拿着螺丝刀修家电,宝宝觉得很有趣,也希望能出一份力,像爸爸那样修理成功,没想到却把事情搞“砸”了。


感到有趣、好玩


宝宝会撕坏新买的绘本、会在墙上涂画……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这个过程很好玩,并不知道很多东西损坏了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后果。让很多大人苦恼的“大声尖叫”有些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宝宝觉得把声音放大,或者自己去调整声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并没意识到这会让周围人感觉不适或者对自己的喉咙造成伤害。


无处不在的好奇心


宝宝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会有一个动手敏感期的阶段,当他们会走会跑、小手逐渐灵活、视野更加开阔时,探索世界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妈妈送给宝宝的玩具会唱歌,宝宝就想拆开看看是谁在里面唱歌,或者用摔摔打打、放水里泡泡等方式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一直努力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新奇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他们的“研究合同”上只有一句话:掌握全世界的秘密——他们要检查所有的他们还弄不明白的东西。而在他们的检查清单上,名列前茅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物品。


力不“从”心,难以控制


随着宝宝运动能力的增强,会在家里快跑、跳蹦、翻腾,动作幅度越来越大,但是又由于手眼的配合和精细动作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力量的控制还处于不断尝试中,有时显得“没轻没重”。父母如果有时候放任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难免会发生小意外,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于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碰翻了水杯、弄坏了眼镜等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了。


内心的情绪需求


有些宝宝搞破坏,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故意耍的“小手段”。比如:想买新玩具,妈妈没同意,生气的宝宝便扔掉自己的玩具逼迫大人给买新的;父母对宝宝过于严厉,或在幼儿园受了气,跟玩伴吵架了等,宝宝也可能会通过破坏东西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想让爸妈陪,或者想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游戏成果,可叫了好几遍都没得到任何回应,于是抓起东西就扔……


有时候让孩子承受过多的拒绝,他们就会通过发脾气、大声尖叫等“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失望,其本质是希望得到注意和关爱,以确认内心“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的安全感。


家长可以怎么做?


1.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玩具”


家长可以在家里列一张表单,或者贴一张图画,来告知孩子知道哪些东西不能拆,比如:贵重物品、带电的危险物品等。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可拆装的玩具。在选择玩具时,要以是否能开发智力、锻炼动手能力作为标准。


另外,家长可以将家里准备淘汰、安全卫生上也比较稳妥的旧物让孩子去拆装;或给孩子买一些组合模型,如拼图、拼装玩具等等,来满足其探索欲。如果宝宝喜欢扔玩具,那就准备一些耐摔耐用的玩具,比如弹力球、硅胶玩具等,并与孩子约定好可以摔摔扔扔的活动范围。


2.用关注来缓解宝宝焦虑


每天尽量给宝宝一些高质量的陪伴互动时间,会让TA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能有效缓解宝宝故意想摔东西、搞破坏来引起注意的“冲动”。并且,有了家长的陪伴,宝宝也能更多地和大人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语言的倾诉和交流来代替动作的发泄,缓解焦虑的情绪。


3.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


如果孩子喜欢乱扔纸团,弄得地板上到处都是,家长先别急着指责,可以尝试说:“宝宝,你力气变大了,纸团也扔得更远了,爸爸妈妈为你的进步感到开心!如果你玩完能把纸团放进垃圾筐,那就更棒啦!”这样就能鼓励TA主动收拾地上的纸团。如果后面宝宝还喜欢扔,家长可以再进行反复表扬:“这次玩完,地上收拾得比上次干净很多,宝宝越来越细心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就能慢慢养成整理收纳、垃圾入筐的好习惯了。


尝试找到切入点,先肯定宝宝,引导TA往一个积极的方向去靠近,让TA知道如何做才是更恰当的,往往比单纯的批评更有效果。


4.帮助孩子恢复原样


如果孩子爱“拆卸”,那重新组装物品的过程会让他们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了解玩具的内在价值。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增强自信与探索欲,也会知道珍惜,使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个方法同样适用在爱撕纸或者爱乱扔东西的孩子身上,协助他们把乱扔的东西重新捡起来、一件件放好,或者把撕掉的书自己拼好,也能让他们学习了解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物品”。


5.设立规矩,做好榜样


在对孩子设立规矩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解释,使其明白规矩存在的意义。规矩订立后,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长耐心地去提醒、去重申,才能强化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亲身示范如何执行规则,这样对孩子才能产生约束力。比如说好“只能在这个区域扔这些玩具”,那家长平时就不能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乱摔东西。


写在最后


作为这个世界初来乍到的“探险家”,孩子表现出“破坏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就是正常的探索行为,这时我们应该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并且多鼓励、多启发,帮助宝宝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温和有效、主动积极的探索。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了解孩子,将心比心,与孩子的距离就能拉得更近。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能温柔地收服小小“破坏王”们的心!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视频|唐僧型、哀求型、忽略型……...

打开绘本“看”小学,新小学生的小...

苦口婆心对孩子说了一大堆,他却无...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