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路,最终还是要他自己走。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伴随孩子个头慢慢长大,我们的心灵也要跟上孩子的脚步,一点点拓宽,一寸寸柔软。
我平时写教育类文章不少,有读者问我:“你家孩子优秀吗?”言外之意,你说起教育一套一套的,你家孩子成绩如何?可能让人有点失望。
我家孩子自上学起,整体成绩都算不上学霸级别。作为老母亲,我认为我家孩子,是个相对舒展的人:他遇到委屈,能够肆无忌惮地在我们面前哭泣,一把鼻涕一把泪,毫不掩饰;他觉得不公,能有板有眼地指出我和他爸爸的问题,用词准确,反击有力;他热爱太极拳和羽毛球,每周雷打不动都坚持去上课,虽然这些爱好谈不上高雅,但他很欢乐;他适应新环境也很快,我们转过学,他能很快发现新学校的好处,并自圆其说地让自己接受当下……我眼中,他这么多优点,也可能是老母亲的自恋吧。
但,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老母亲总觉得娃行,娃好,娃可以,娃说不定真的就行了,就好了,就可以了呢。自恋还是要有的,万一都实现了呢?
坦白地说,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焦虑,崩溃,怒吼,拍桌子,撕作业……这些坏事,我基本都干过。在养娃这条路上,谁还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为人父母,我们不能总是拿“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来安慰自己。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伴随孩子个头慢慢长大,我们的心灵也要跟上孩子的脚步,一点点拓宽,一寸寸柔软。
以下是我想分享的关于养育孩子的8个问题——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过错吗?
答案是:NO。首先,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尽职尽责,教育孩子当个善良真诚的人,但孩子在学校却被欺负了,产生厌学情绪,你能说都是家长的错吗?不能。我以为,合格的父母,从承担50%的责任开始。如何承担这一半的责任,需要从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开始——
怎么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心理学上有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撒谎的孩子,是害怕遭到严厉惩戒,所以粉饰过错;网瘾的孩子,是现实中没有和亲人、和热爱的人物,建立深厚的联系;毫无节制的孩子,是总活在大人的各种要求和限制里;残忍冷漠的孩子,大都遭遇过冷暴力……每个一身毛病的熊孩子,其实都在哭着说:“爸爸妈妈,救救我!”
所以,孩子每个阶段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在向父母发出求救的呼吁。我们看见了问题,陪孩子一起解决,找到方法和经验,孩子就会在引领中,得到经验,恢复信心,往前迈一步。孩子的不当行为,是父母修正养育失误的契机,藏着父母修行的密码。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直线吗?
就像人类的历史,是呈螺旋上升的一样,孩子的成长,也是呈螺旋上升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拖拉、马虎、不专注、拖延症,在被家长真正意识到之前,其实都经历漫长的潜伏期。问题不是一天养成的,改变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很多家长,总想从别人那里讨要一个秘方,一夜之间让孩子从差生变成优生,从抑郁变得阳光。那是不可能的。
孩子们的改变,往往是前进三步,后退两步,再前进五步,又后退三步。但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爱和陪伴,孩子总体在向前。面对孩子,时间和耐心,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一口吃不了胖子,一夜养不大孩子。
你说10000遍,为什么孩子仍记不住?
“我嘴皮子都说破了,但他还是记不住!”亲子关系,忌讳不停说教。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闭上嘴,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当你决定做点什么,而不是总用说教告诉孩子怎么做时,孩子已经从你的态度和行动里,学到了方法和智慧。
你为什么害怕,孩子表达悲伤和痛苦?
“别说了”“别哭了”“有这么难受吗”“就你整天哭哭啼啼的”……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少家长对上述口头禅,张嘴就来。我们为什么害怕孩子表达悲伤,或者害怕孩子说出痛苦?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这样会让孩子更难过。真相恰恰相反:当悲伤表达出来后,就减少了一半。孩子会在诉说和理解中,得到安慰和松弛。
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一定是敢于表达悲伤、痛苦和愤怒的孩子。他没有压抑自己的委屈,所以快乐起来才发自内心。
孩子需要的共情,到底是哪一种?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好了,我理解你了”“我错怪你了,好吧”……这些话,不是共情,而是敷衍。作为天生敏感的观察家,孩子能从我们的眼神和语气里,洞见我们是真的在听他们说话,还是在无视他们。
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态度。如果我们内心不真诚,口头说得再漂亮,孩子也不会上当,反而觉得我们虚伪。
让孩子做到的,你都做到了吗?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我们把“孩子高兴”当作最大目的时,孩子也会把“父母高兴”当作讨好的手段。这,正是中国式亲情“报喜不报忧”的疼痛来源。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你有权利伤心,也不必哄父母开心”,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权利伤心,不刻意在孩子面前假装开心。是父母真实的自我,遇见孩子真实的自我,然后亲子关系在顺畅里,开出爱的花朵。
爱孩子,就是一味满足吗?
“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管多了,怕孩子走向极端;不管了,又怕孩子无法无天。”
这种不知所措的恐慌,是很多父母的写照。特别是最近几年,关于孩子抑郁和自杀的负面新闻满天飞,让很多父母特别恐惧。
不要害怕,我们的孩子都会健康长大。只要我们做好关键的一条:孩子所有的感受(包括好的坏的),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一味纵容和溺爱,对孩子是另一种伤害。当然,一味地惩罚,也不可取。
为人父母,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路,最终还是要他自己走。我们唯一且重要的任务,是在出发时就把他们领上正路。路途中的风霜雪雨、打怪升级和彩虹花海,需要他们自己去直面,去感受,去见证,去记录。这是生命本身,自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