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和她互动的片断,让我们悟出了不少教育的道理。其实教育并不是一件多么艰深的事情,就是在这些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孩子慢慢学会怎么去为人处世,怎么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向孩子道歉并不丢人
有一天傍晚6点了还不见女儿放学回家,做好的菜都凉了。妻子担心女儿安全,打了个电话给她,问她为什么还不回家,是不是和什么不良少年在一起。女儿没好气地说:“你女儿是那样的人吗?今天是数学老师拖堂才放学晚了。”
女儿回家后,脸色有些不好看,关门时发出了很响的“砰”的一声,妻子认为女儿是冲着她砸门,便发起火来,给了女儿一巴掌,女儿委屈地哭了起来,并且赌气不吃饭。
第二天,妻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过分,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便主动向女儿道歉,孩子对父母的包容总是超过我们对他们的包容,女儿马上点了点头说:“妈妈,其实我也有错,你本来是关心我才打电话,我不应该恶声恶气地对你说话,回了家也不该砸门惹你生气,对不起!”一场亲子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我们可能会误解孩子错怪孩子,但是很多人放不下做父母的架子,认为向孩子道歉有损自己的威严,只有孩子给大人认错的份,哪有大人给孩子道歉的?渐渐地,父母的虚伪、固执、骄傲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其实,父母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不仅能很快化解与孩子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还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尊敬和信任,父母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向孩子道歉,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把他当成和我们一样平等的独立个体来对待,同时也能让孩子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恳改正,也要有一颗宽容心去原谅对方。
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效
有一天放学回家,女儿拎着两个吃剩的馒头和一个鸡蛋,说是在学校里吃营养早餐时同学剩下的,她觉得丢了可惜,就拿回家来,说蒸热了还可以吃。
前两年,女儿还不懂节俭。吃饭时,总是会剩下些菜或饭,我苦囗婆心地教育她,能吃多少就盛多少,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当时她答应得很好,但效果并不明显。
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带女儿去了趟老家,正逢收割稻子的时节。我帮着大哥收割稻穗时,不小心掉了些谷粒在田埂上,大哥拔净田埂上的杂草,小心翼翼地一粒粒捡起来,女儿见状也帮着捡。
回县城的路上,我告诉女儿,每粒米都来之不易,要经过选种、储藏、打田、移秧、追肥、除草、收割、晒干、碾米等20多道工序才能变成可以吃的粮食,所以我们不浪费粮食,就是对种田的农民最大的尊重。从那以后,女儿吃饭时都会把碗扒得干干净净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好的璞玉,就看父母用什么样的方法雕琢。正人先正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必须先做到,才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化作用。
家庭“网”事引人思考
女儿上初中后开始喜欢上网,每天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聊天或者玩游戏,几个小时都乐此不疲。我告诫女儿少上网,她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老师都说了,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成天死读书也没用,网上还有很多对学习有用的知识和软件……”
想来想去,我只好把电脑锁在房间里不让女儿接触,结果她开始晚回家,问其缘由,说是老师补课。有一天下午又不见女儿按时回家,我来到学校找她,结果发现她在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玩游戏。
这件事促使我认真反省,觉得一味地堵很难解决问题,必须与疏导相结合。于是我和女儿约定,平时只要做完作业,允许她上半个小时的网,周六和周日每天可以上网两个小时;并引导她学习用电脑帮助自己,不要触碰那些对青少年有害的网站,尽量少玩游戏少聊QQ。
经过半年多的疏导,女儿很少上网玩游戏了,QQ和微信也聊得少了,成绩比过去有所提高,还学会了用电脑学英语。看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压制可能会让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而如果能结合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耐心疏导,则可能把一件不好的事情变成有利孩子成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