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有这样一位深耕医疗一线的“健康守门人”:她外表温婉,内心却充满坚韧,不仅致力于提升患者的健康质量,还通过不断创新推动医学技术发展,她就是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博。凭借在脑卒中诊疗和康复创新领域的深耕,她获得了“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医者仁心: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
从医二十余年,王博始终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作为职业信条,将病人的需求置于心头。她每天走访病房,细心关注每位患者的情况,并在治疗中注入耐心与关怀。“医者,除了治病,更要懂得倾听和理解,”王博说,“病患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依靠。”83岁的张阿姨因为长期头晕辗转多家医院未见改善,最终来到王博的门诊。王博通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确诊为耳石症,并用手法复位治疗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另有一位38岁的李先生突发脑卒中,在家属焦急等待中,王博迅速启动绿色通道,45分钟内完成溶栓治疗,成功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她说:“每当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我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就是作为医生的意义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王博不断推动科室的学科建设,以期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她积极参与并推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流程优化,与急救中心、放射科等多学科合作,努力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她带领团队获得国家“卒中中心”认证,为宝山区的脑卒中救治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她还带领科室成功申报了宝山区的医学特色专科项目,为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医技创新:探索脑卒中救治新路径
王博深知,医学创新是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她坚持探索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造福患者的实际成果。她在院内率先开展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帮助许多长期受眩晕困扰的患者缓解症状。此外,她引入了多导睡眠脑电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了神经内科的诊疗手段。
为应对急救用药的特殊需求,她发明了基于智能手环的急救供药系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为老年患者的急救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2021年,她创立了“王博脑卒中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在智能医疗领域开拓新方向,先后发明了《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并在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中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奖”。她与大学和企业合作,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更高效的康复手段。王博谈起自己的科研目标时说道:“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为患者带来福音的过程。我希望能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恢复健康,重返生活。”
王博不仅在医学领域追求卓越,也注重推动医学科普。脑卒中作为我国首要致残和致死病因之一,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王博通过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将脑卒中防治知识带进社区。她创办了“脑卒中俱乐部”,每月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为居民普及卒中知识,从源头上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这一举措深受社区居民和基层医生的好评,让更多人受益于她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