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从“上海师傅”到“大国工匠”——第二届大国工匠论坛上海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上海分论坛是第二届大国工匠论坛期间设置的5个地方分论坛之一,4位大国工匠将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上海职工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群体形象。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郭秋萍博士登台分享她对“大国工匠”的理解。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刚才来自航天、航空、船舶、水务等领域的四位大国工匠分享了他们的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故事。他们让“上海师傅”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天论坛的第五位嘉宾,就是一位专门研究“上海师傅”的学者。
主持人:她的论文《从上海师傅到大国工匠》获得了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让我们有请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郭秋萍博士。
主持人:郭博士你好。
郭秋萍:主持人好。
主持人:首先恭喜您的论文获得这次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您是怎么想到关注和研究上海师傅这个群体的呢?
郭秋萍:谢谢主持人。我们知道,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上海的工人阶级曾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而上海师傅是上海工人阶级中最耀眼的一个群体。曾经,上海师傅的精湛技艺享誉全国。从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到国民奶糖大白兔,在上海师傅的努力下,上海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上海货一度成为时髦和品质的象征。我把上海师傅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挖掘出他们身上闪耀的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主持人:今天的四位嘉宾都是新时代上海技术工人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们是新时代的上海师傅,在他们身上,您又看到了哪些闪光点。
郭秋萍:我仔细聆听了前面四位大国工匠的发言,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几个关键词:技术攻关、打破壁垒、创新创造、为国争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四位新时代上海师傅,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关键领域攻克了“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这也让我想起几十年前,老一辈的上海师傅也曾经用“蚂蚁啃骨头”的创造精神解决了技术难题。这种自强创新也是我们上海师傅一脉相承的精神。
主持人:深入研究上海师傅这个群体,对我们今天大国工匠的培养应该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您看来,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有哪些特点呢?
郭秋萍:我想就用“大”“国”“工”“匠”这四个字对他们的精神做个诠释。
“大”为“大师风范”。他们代表着行业顶尖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国”为“国家名片”。他们肩负“大国重器”的职责使命,用技术让中国在某个领域从一片空白到世界领先,为国争光。“工”为“工人力量”。他们勇挑重担,敢啃最硬的骨头,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匠”为“匠心楷模”。他们以言传身教延续匠心传承,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