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内景。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之后,就把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确立为党的基本任务。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工运史料及其遗址遗物,既是这座城市红色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上海工会不断加强对红色工运资源的发掘宣传,将红色工运融入城市血脉,构筑起上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
红色工运地标
焕然一新
新天地附近的太平湖绿地,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百年前,党领导工人阶级建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的原址就在附近,如今,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新生的力量——上海机器工会纪念雕塑”伫立于此。 与此同时,百万职工红色文化寻访活动拉开序幕,20条红色寻访线路、38个红色文化场馆,为广大职工重温党史工运史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
新生的力量——上海机器工会纪念雕塑。
这一切得益于2020年启动的“上海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发掘宣传工程”。市总工会对上海的93处工运遗址进行史料整理和开发利用,先后完成扩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建成开放党的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馆,拓展优化工运先驱顾正红纪念馆空间布局,丰富完善三山会馆内“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展陈内容,修缮“上海总工会”旧址(原湖州会馆)并重新布展等。
劳动组合书记部讲解员正在练习讲解。
如今,漫步在这座红色文化浸透百年的城市之中,市民和游客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红色工运地标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红色脉搏一如往昔般年轻、有力。
整合社会资源
发掘保护
市委高度重视工运史料及其遗址遗物的发掘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之中进行布局和实施。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区局(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各方联动协同,跨领域、跨专业研究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梳理发掘和保护利用红色工运资源的工作合力。
一时间,上海各级区局(产业)工会在各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文旅局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迅速掀起打造“活的博物馆”的热潮。
杨浦区总工会联手区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共同筹建了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以文献、图片、实物和视频等史料,为参观者串联起杨浦的百年工运历史;静安区总工会联合区文史馆等单位,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进行全面修缮;宝山区总工会在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鼎力支持下,策划了1919-1928年吴淞工人运动主题展;普陀区总工会与区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文旅局等部门共同完成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旧址复建策展、顾正红纪念馆展陈更新。
党史研究机构、社科理论学家高度关注工运史料的发掘保护。上海社会科学院近年相继出版了《上海工人运动历史资料》《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等工运史研究丛书;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系统梳理了从党的一大到六大期间党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相关史料,并推出多门红色工运核心课程。
活化利用
红色教育宝贵财富
红色工运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城市精神文明的不竭源泉,是开展红色宣传教育的宝贵财富。
史料发掘的同时,宣传的脚步也从未停下。劳动报记者遍访沪上工运遗迹,陆续刊发了60多篇“红色印迹寻访”系列报道并编印成书;打造“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更富感染力地阐释了上海作为中国产业工人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品质。
此外,上海工会还进一步把红色工运遗址、场馆等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教学点,开展各种主题教育。
以红色场馆为“教室”,由劳模先进当“教师”, 开设“中国梦·劳动美——人民城市 奋斗有我”上海职工直播课堂。在党的初心孕育地渔阳里,全国劳动模范、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爱华讲述了她在普通的岗位上为国争光的经历;全国劳模,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在“沪西工人半日学校陈列馆”结合工运史,讲述了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工发声的经历;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严正在中共二大纪念馆,为职工分享了22年间成为人民信任的“钥匙医生”的故事……
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当前,复建宝山里“上海总工会”遗址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并将在2025年年初基本完成。以史铸魂、以史明理、以史励志,红色工运资源正日益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成为广大职工继承光荣传统、创造上海发展新奇迹的力量之源,成为工会干部砥砺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