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劳模精神进校园“云”上加速:350人次劳模线上线下授课,参与师生18.6万人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2-12-12 16:49

摘要: 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把劳模讲堂搬到了“云上”。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劳模精神进校园”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歇,反而在“云”上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作为推动“进校园”工作的主力军之一,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共开展线上线下授课65次,劳模参与人数350人次,师生参与人数达18.6万人次。劳模们以生动的事实,亲身的感受,活泼的语言广泛宣传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吴尔愉给孩子们讲述蓝天上的劳模故事)


劳模云课堂“绽放”中小学

线上线下老小真情互动


今年以来,由徐虎、吴尔愉、陶依嘉等近600名老劳模(先进)组成的劳模学员分会始终把“劳模精神进校园,关心培育下一代”作为首要任务紧抓不放。分会开展“百名劳模进校园与学生结对教育活动”,与市西中学、行知中学、崇明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和田路小学等全市各区的17所中小学结对,举行报告讲座、主题班会和访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把劳模讲堂搬到了“云上”。全国劳模、原上海申通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珏在松江一中开设了主题为“用坚持和尽心铺就美丽平凡路”的讲座,“哪怕讲课结束了,孩子们还一直和我互动交流,有的还提醒我要注意防护。”孩子们关切的话语,让马珏感受到浓浓的情意。


(劳模和学生们在线上热情互动)


“五一”劳动节当天,劳模张燕、王健康、姜寅敏、杨丽芬四位劳模“走进”上海市兴陇中学的“劳模云课堂”,与全体八年级师生、家长共话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家庭担当。在课堂上,学生现场发出连线邀请,对劳模进行“云采访”。王健康讲述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担任楼组长,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的志愿者经历,同时鼓励大家要做疫情防控的遵守者,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学校还启动了线上劳动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我是厨房小能手”实践任务。隔着屏幕观看学生们的厨艺达人秀视频,劳模们频频点头,直夸学生“来赛”(上海话“强”的意思)。


劳模实验班进高校

近距离交流分享成长经历


2022年,除了走进中小学校,“劳模精神进高校”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2月26日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发现,每逢周末,学校总会迎来一批陌生的“熟面孔”,如上海第一食品商店“柜姐”郁非、宝钢股份技能大师王军、上海航天首席技师王曙群、71路驾驶员方进……这些全国劳模、上海市劳模,背起书包又重返校园了。原来,这是上海市总工会与二工大共同策划的上海劳模学院首期劳模实验班开班了。劳模们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为期两至三年的高起专、专升本和硕士能力班的学习,更好发挥劳模先进在上海产业升级焕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没想到,有一天能和这么多各行各业的劳模大咖们走在同一个校园,一起吃食堂,甚至中午休息时还会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机械工程专业的小张说,“近距离接触才发现,不管劳模的职务有多高,他们总是低调谦逊,交流起来没有一点架子,还会给我们很多职业建议和鼓励。”


(郁非在劳模学院开学仪式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劳模文化与特色正逐步浸润到二工大师生的心中,劳模讲师团、劳模育人实践基地、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等参与或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我从一名平凡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双百人物、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走过的是一条与共和国发展相伴相依的路,也是一条中国工人在党的哺育下不断成长的路……”全国著名劳模、抓斗大王包起帆为全体大一新生们讲授《明天你也是劳模》格外受欢迎。


不仅如此,二工大还将劳模精神融入课程,推出《劳模精神与职业教育》、选修课《工匠精神》等。用劳模成长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劳模,认同劳模,争当劳模。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劳模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特征,理解劳模精神产生的哲学内涵。目前,二工大已有万余名学生修读了该系列课程,好评率节节攀升。


今年以来,二工大先后邀请了60多位劳模走进校园,通过设立“劳模大讲堂”、开展“劳模进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等,让劳模走到学生身边,为学生讲述成长经历、分享人生阅历。包起帆、徐小平等一批劳模校友更是“常回校看看”,成了学生们的人生导师、学习导师和职业导师。


【链接】


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和认识劳模

——吴蓉瑾眼中的“劳模精神进校园”


如何让劳模精神融入学生们的教育和生活中,劳动报记者专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记者:学校在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中最需要把握的是什么?


吴蓉瑾:今年是我们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的第十七年。对劳模的尊重,永远是放在首位的,这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和认识劳模。他们长什么样,有哪些动人故事,对于即将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劳模,老师和学生都要做足“功课”,不能让劳模进校园变成一场单方面的讲座。所以我们策划了“小小接待员”的活动,让孩子们“竞争上岗”,自己查资料,自己写讲稿,看谁能把劳模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在每周一堂特别开设的“情感教育课”上,我们还会请孩子走上讲台,向台下的劳模和师生,讲述他们眼中的劳模故事。我们还会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教他们如何接待劳模,搀着他们参观校园,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可以说,走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学生遇到了劳模,都会第一时间认出他们,并亲切地叫上一声“劳模爷爷”“劳模奶奶”。


(杨怀远与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互动交流)


记者:与劳模近距离接触,孩子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蓉瑾:变化都是以小见大的。前阵子我们开展了名为“小感叹号”的征文活动,让孩子们找找别人的优点。比如,有小朋友看到同学流鼻血了,马上帮他止血,然后陪他去医务室。我们还开展了“百名小雷锋”评选活动,每一位当选的小朋友都能得到一本劳模签名的《雷锋日记》,当劳模们直夸“我们老同志也要向小朋友学习”时,每一个孩子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骄傲。在平时的课堂发言中、语文作文里,学生们也会把熟悉的劳模故事融进去。经常有家长和我说,我们家小朋友自从参加了学习劳模活动,回家抢着做家务了。有的学生得到劳模赠送的盆栽后,成了一个“小小花匠”;有的学生因为要接待劳模,紧张到整晚睡不着觉;还有学生精心准备了小提琴曲,在探望劳模的时候拉给他们听……


记者:您觉得“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和优化?


吴蓉瑾:一旦和劳模结对了,就要长长久久,既要宣讲好劳模精神,学校也要做好劳模的关心关爱。最近几年,一些劳模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我们会带着学生和老师上门探望,陪他们说说话,老人看到孩子们也特别高兴。疫情期间,学校还组织力量采购物资,第一时间送达劳模手中。另外,就是增加劳模的“曝光度”,每逢“五一”劳动节、植树节、甚至是学校新校舍的奠基仪式上,我们都会邀请劳模出席。这不仅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也让广大师生们看到,劳模在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时节有关爱,健康有保障!宝山开展...

年终特稿|劳模精神进校园“云”上...

强基础,促提升,春秋航空举行签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