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厂总人数达到1002人,中船动力集团驻临港新片区企业相继复工复产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2-05-09 17:55

摘要: 驻厂总人数达到1361人,中船动力集团驻临港新片区企业相继复工复产。

4月下旬以来,根据上海市和中国船舶集团关于分批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部署要求,位于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在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相继开启复工复产节奏。发动机轰鸣声重又回归,加工中心、试车台位、发运码头等呈现出平日繁忙的景象。


目前,中船动力集团所属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沪东重机临港中高速机基地、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等已进入复工复产新阶段,驻厂总人数达到1002人,占临港厂区职工总人数的63.7%。


为畅通物流,陆运改水运


中船三井于4月25日启动复工复产。由于上海疫情封控,陆路交通不畅,致使加工所需中件毛坯不能按时到货。生产管理部门紧急行动,想尽办法,积极协调物流资源,最后将陆运改为水运,确保200余中件毛坯于4月26日顺利运抵中船三井码头。起重作业人员连续奋战两昼夜完成卸船工作,为复工复产提供了物资保证。


7X62DF-2.1是世界首台带智能控制再循环(iCER)的新型双燃料低速机,该项目于2月份开始组装。尽管受疫情影响,人员安排和物资运输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项目组依然通过内部挖潜、强化管理等手段,想方设法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影响,确保按时完成项目节点,项目组各成员各显神通,尽心尽力。90%的核心人员驻守施工现场,默契配合,齐心合力。技术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装配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服务。生产管理部门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确保零部件按时完整到位。组装部门加班赶工,精心装配每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也非常给力,全力确保iCER系统、水处理系统和遥控系统的完整性供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的各节点均按计划一一完成,为实现5月10日主机动车的关键性节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多部分协作抢时间


沪东重机临港中高速机基地承担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速机12MV390项目的研制工作。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各项重点生产任务“不掉链”,公司领导带领80余名员工,义无反顾地驻厂工作一个多月,攻坚克难,夜以继日。


密配部门安排中坚力量驻守总装现场,提供24小时服务。经营计划部、核电工程部、生产保证部、安全环境部和质量保证部等与项目组同甘共苦,倾力支援、配合和保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高速机制造部是项目研制的主力部队。他们30余名工艺技术人员、23名一线技能人员,在中共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马雪峰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明确各自分工,优化作业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顺利完成了项目鉴定试验、出厂试验和交付发运,成为中船动力集团“抗疫情、保生产”名副其实的模范团队。


重点岗位全员集结


5月3日,经过两天的紧张转运,动力部件复工复产重点岗位的161人全部集结到位,与前期驻厂的177人汇合,形成了338人的复工复产“先锋队”,吹响了“集结号”,拉开了“攻坚战”序幕。


动力部件作为发动机关重件的配套生产单位,在疫情最严重的3、4月份,依靠驻厂坚守的员工,出色完成了气缸体、机架、机座等14个大件的制造,以及120余根缸套的粗加工,为全面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在正式获批复工复产后,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着手策划和协调复工复产相关事宜,对办公、生产、洗漱、就餐、住宿、应急、第三方人员、返厂等相关场景和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杀和防控预演,信心满满地迎接复工复产。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临港新片区首个复工复产项目:中国...

复工调查|召回更多员工需先解决住...

首批市邮政快递业“白名单”发布公...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