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立国之基和强国之本。从国际经验看,制造业发展对大国经济体完成二元经济转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问题与制造业增速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显然,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老龄化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现有研究成果多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被解释变望,鲜有文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鉴于此,本研究将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 2001~2019 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效应和综合效应。
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人口老龄化减少劳动力供给,会提高用工成本,迫使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
(2)人均寿命延长引发的“预防动机”和老龄人口利他性的“遗赠动机”可以提高居民储蓄率。
(3)受预期寿命延长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少子化增加人均教育投资、老年人知识和经验积累带来“干中学”的外溢效应,以及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增加劳动者收入等因索影响,老龄化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4)老龄化带来的要素禀赋改变和人力资本投资效应能够推进技术创新。
(5)老龄人口收入水平降低导致其消费能力不足,老龄化引发的“预防性”和“遗赠性”储蓄也会减少消费需求,进而不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
综合效应表明,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净效应为正,老龄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导致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数上升0.6795个百分点。虽然人口老龄化可以“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但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正面效应不能自发形成,其负面影响也不会自动减弱,关键要积极创造条件,化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强化其正向效应。
化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强化其正向效应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培育质量型人口红利。适应人口老龄化现实,顺势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培育质量型人口红利。一是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在强化全民基础性知识积淀的同时,加速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是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三是鼓励老年劳动者弹性就业与延迟退休,充分发挥其经验积累和职业技能优势。四是建立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投资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和完善终身学习的制度安排。
第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破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所以能够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进步速度高千其他发展中国家,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自主创新的产权激励和市场激励。二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的创新资源,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引领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实现产、学、研合作,整合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第三,扩大消费需求,化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首先要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推进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其次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居民和农民工群体的民生保障制度,化解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 再次要将扩大消费需求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紧密结合,通过产品创新和质望提升,化解供需结构矛盾,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本文原作者: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邓晶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