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专题会议,主题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生活模式,如何提升老年人及残疾人的素养和数字共融,以确保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城市数字化美好的获得感,成为多位政协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政务和民生方面,尤其体现在城市公共服务对待弱势群体方面。去年工信部和中国残联都下发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意见,要做好信息无障碍的工作。上海在着力打造全方位无障碍城市环境体系中关注到保障残疾人士、老年人,如何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数字化生活?政协委员潘江雪指出,目前,数字化鸿沟很容易使刚才说的这类弱势群体成为“看不见的人”,他们不怎么使用数字设备,在政务服务和城市服务管理中容易成为一个盲点。
她以老年人为例,他们容易发生意外,对于即时性、专业性服务的要求非常高,对智能设备操作要求更简单易懂。同样,针对老人的心理需求和隐私保护,对于无感设备加上有感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政协委员叶炳权同样建议,全面调查全市社会民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现况和未来推进的时间表,统合尚不通用覆盖范围尤其涉及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范畴以及目标人群在数字共融的获得程度,包括软硬件的连接和数据流量无障碍使用的模式。
他认为,可以按年龄层划分介入策略,强化50-60岁准老年的数字化运用教育,同时针对高龄老年人和残疾人鼓励与同住家属或者医养体系机构协同办理。
鼓励公司通过青年创业计划,共同研发老年科技产品和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例如居家防盗系统和医疗监护、预防老退化训练计算机等等,更新服务需求,减轻照护压力。利用大数据拓展医养服务和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专题研究和设计网上服务平台,及时协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排解困难。
鼓励老年人、残疾人加入城市网络社群,可以解决他们的孤独感。同时还要预防网上犯罪、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瘾预防的法规和配套服务,提升他们数据管理和信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