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把大提琴合鸣欢迎“王者归来”!王健:国内音乐市场愈加成熟,背靠上交很有安全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04-19 15:44

摘要: 两首协奏曲、12把大提琴合鸣,上海交响乐团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王者归来”。

从1985年意气风发地赴美留学,到如今两鬓白发回到上海,日前,世界知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亮相上海交响音乐厅,携手老友余隆,为申城乐迷带来了一场特别的音乐派对。两首协奏曲、12把大提琴合鸣,上海交响乐团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王者归来”。


前行路上与上交彼此见证、共同成长


“上海是我的家乡,3岁开始在这里生活,我曾亲眼目睹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上海交响乐团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尤其看到熟悉的音乐厅和乐迷,诸多回忆更是涌上了王健的心头。


1981年王健(右)首次与上交合作。上交供图


“我还记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和乐团合作就是跟上交。”那是1981年的夏天,12岁的王健还在上音附小读书,时任上交指挥的黄贻钧先生要举办一场六一儿童节音乐会,三个小朋友被幸运选中,其中就包括王健。“我们和乐团一起演奏了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但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很过瘾。


或许缘分就是这样奇妙,王健感叹,从那时开始,他就觉得自己像一条小船,被上交的巨大海浪一路托着前行,彼此见证、共同成长。比如1992年,上海交响乐团首度欧洲巡演,王健就带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以独奏家的身份随行;1993年,学成回国的王健首次“故乡行”,同样是与上交合作,在商城剧院举办了大提琴协奏曲音乐会。


王健在演出中。上交供图


不仅如此,在上交创办的不同音乐品牌中,申城乐迷也总能看到王健的身影。其中,2009年,王健就成为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季首位驻团艺术家;2014年,他又在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奏响了《洛可可变奏曲》;2016年,担任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18年,王健的50岁生日也是与上海交响乐团和申城乐迷一起在音乐声中度过的。


十一把大提琴合鸣迎接王健“回家”


此次“回家”,王健很自然地将首次公开亮相放在了上交。“对我来说,这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更像是一个大party,有上交这样一位伙伴在身边,让我很有安全感。”


当天的音乐会上,王健一连奏响了两首协奏曲,作为他献给上海观众最真诚的见面礼。从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到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两首作品一个清新淡雅,一个色彩浓厚,鲜明的对比让观众沉醉其中。


王健携手上交奏响为12把大提琴而作的《圣歌》。上交供图


而在台上,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也通过11把琴齐奏海特尔·维拉·洛博斯的《巴西巴赫风第一号》,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王健“回家”。随后,王健更是加入其中,携手上交带来了尤利乌斯·克伦格尔为12把大提琴而作的《圣歌》,回应乐团的“厚礼”,也让乐迷过足了瘾。


国内音乐市场日渐成熟,回归是自然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从出场到谢幕,余隆和王健这对好友曾先后三次相拥。余隆在音乐会上感慨道,“我们今天在这里集聚一堂,和上海交响乐团所有的音乐家们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迎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王健老师,在三年疫情之后重新回到国内的舞台上。”


在余隆看来,今天能够称得上世界级音乐家的并不多,但王健绝对够此资格,“改革开放到现在,全世界正是通过像王健这样的一批音乐家们,了解了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文化。他们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为中国音乐作出巨大贡献,这是值得骄傲的。”


王健和余隆在音乐会上数度相拥。上交供图


对此,王健也表示,此次回归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国内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音乐市场逐渐成熟,硬件水平也日臻完善,我相信不仅是华人音乐家愿意回归,未来,中国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音乐家到来。而且不止在北京、上海,是中国的许多城市,大家都可以听到世界级的音乐会。”


头图为音乐会演出现场。上交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琴童宅家如何不荒废琴技?上交88...

上交“青鸟计划”挖掘一批音乐人才...

两部《大地之歌》为上交新乐季揭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