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人|从观众席到舞台中心,这个卡拉夫走了14年!专访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韩蓬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2-08-17 19:39

摘要: 关于他的舞台和故事,永远都还崭新、闪亮。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却唱着最“洋气”的歌剧;他是昔日音乐学院同学眼中,最会打球的歌唱家;他被认为是继中国“三大男高音”之后的第四个卡拉夫;他也是许多优秀原创歌剧的首演者和创作者……不过,80后的韩蓬说,更愿意把自己当成歌剧界永远的新人、学生,关于他的舞台和故事,永远都还崭新、闪亮。


韩蓬在歌剧《拉贝日记》里饰演拉贝


可能是歌唱家里最会打球的“肌肉男”


记者对韩蓬最初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多年前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期间。彼时学校尚未完成校园环境和教学大楼的改造,只在唯一一栋教学楼的后方有处不算完整的篮球场,食堂二楼则是摆放了几张乒乓球台的乒乓社大本营,在为数不多的运动爱好者中,就有韩蓬沉默的身影。


由于长得高大健壮,又天生富有运动细胞(据其自称中学时期还曾被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争抢过),韩蓬几乎可以算是当时上音学生球手中的“佼佼者”了。当年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无论来自声乐系、管弦系还是音乐工程系,如今都就职于各大艺术院团和文化机构,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其中不少人仍对韩蓬的球技印象深刻。


回忆起这段往事,韩蓬忍不住哈哈大笑:“那时候年纪小,喜欢装成熟,当年我头发留得比现在还长。我们学生宿舍不是在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隔壁吗?我们还经常去600号的篮球场打球,里面环境可好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搞声乐的,不怕打球伤了手指,并且要坚持运动,毕竟唱歌剧是个体力活。”



为了演唱的最佳状态,韩蓬至今仍保持着运动的习惯。“我如果在上海的话,每周至少会去打两次篮球,每天在家吃完饭也会出去跑一跑。如果在外演出,长时间住酒店,也会坚持去健身房锻炼。有时候想瘦一点,但饿了几天感觉人是瘦了,一唱歌就冒虚汗,上台跑几步都喘。”


十多年后再次见面,已经从青涩大学生成长为知名歌唱家,韩蓬的外表几乎没有改变,性格更加开朗幽默。因为怕热,他手里常常握着一把扇子,上面写着“蓬荜‘声’辉”四个大字。采访中谈及运动健身话题,他还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大方自嘲道:“这肥肉里面,也有肌肉。”


韩蓬在歌剧《檀香刑》里饰演钱丁



“从土里长大”的孩子,做了最洋气的工作


不久前,韩蓬回了趟山东老家。有趣的是,他发现自己再次说起家乡话,居然比老家人还要“正宗”、还要“土”。原来,久未在家乡生活的他,口音上还保留着多年前的习惯,而很多发音和字词就连当地人都已不再使用。他有时也觉得神奇:就是这样一个“从土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就做了一件最“洋气”的事情——唱歌剧呢?


19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明水镇吕家村的他, 从小就跟着爷爷下地干活,从播种、插秧、收麦子,所有农田里的活他都干过。头戴草帽、肩扛锄头,农民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实我很感谢这段生活,它丰富了我也磨砺了我,后来在舞台上唱歌,很多场景都不需要靠想象,而是有最真实的情感经历代入其中。”韩蓬说。


故事的转折要从高三那年他参加艺考开始。仅仅学过两个月乐理和视唱练耳、上了10节声乐课的韩蓬,因为“文化课不好”,决定另辟蹊径试一试。靠着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和表演天赋,他先后报考了山东5所艺术类院校(专业),没想到越考越好,省内最好的山东艺术学院更是排名第一。


不同于许多艺术生从小接受系统学习,考试前一年就在上海北京各知名院校附近租住、上课,甚至连考数年才得以入学,大受鼓励的韩蓬便在上海音乐学院艺考报名的最后一天,第一次来到上海,“报名了要考啥我也不知道,反正就这么上了,入学时我专业排名倒数第二,从大二开始,我就是正数第一了。”他骄傲道。


韩蓬在歌剧《图兰朵》里饰演卡拉夫


从观众席到舞台中心,这个卡拉夫走了14年


2007年韩蓬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为声歌系)毕业后,考进了上海音乐戏剧和声乐艺术最顶尖的表演机构——上海歌剧院——的合唱团。这让心气颇高的韩蓬有点难以接受,他理想中的自己,是一名能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独唱演员,而非合唱团成员。婉拒工作后,他考入周小燕歌剧中心,先后师从于陈星教授、周小燕教授。


正是在这段“漂泊无定”寻找自我的时期,韩蓬遇到了一场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很深的演出。那是2008年3月,刚刚建成的国家大剧院正在进行歌剧《图兰朵》的全球首演,这次备受瞩目的演出,演员和乐队都是以上海歌剧院为班底,男主角卡拉夫一角由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魏松出演。


当年,韩蓬正是作为观众,在台下看了连续四场《图兰朵》。每当歌剧中那首最广为人知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响起,他的心绪也澎湃万千: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出演这部几乎全世界男高音都梦寐以求的歌剧,也能扮演一次卡拉夫王子?“我听了四场,每场都坐在不同的位置上,最后一场是在最后一排”,韩蓬告诉劳动报记者,“我就想听听看人声的穿透力到底有多强,能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穿过整支交响乐队,直达每个观众的耳朵里和心里,结果是真的很厉害。”


有了这次难忘的观演经历,韩蓬心底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坚定。除了在国内继续深造,他还转辗远赴海外学习参赛,终于得偿所愿:2009年在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中,韩蓬夺得第一名,更梦幻的是,他因此直接赢得演唱《图兰朵》A角的机会,在维罗纳歌剧院连演6场!


今年1月,韩蓬在北京首度出演了曾给他莫大激励的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扮演的正是他揣摩过无数遍的男主角卡拉夫一角,他富有激情,明亮的音色、舒缓又内力十足的气息、气势如虹的高音,都令现场观众沸腾,被媒体誉为“国家大剧院版卡拉夫‘第四人’”。从当年的观众席,到如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中心,不过数十步距离,但韩蓬却一步脚印地走了整整14年。


韩蓬在歌剧《晨钟》里饰演李大钊


中国歌剧里的“大龄新人”,习惯戴圆框眼镜


采访中,韩蓬戴着的一副颇具年代感的复古圆框眼镜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来,这是因为他先后饰演了田汉、李大钊和《拉贝日记》里的拉贝,正巧都是上世纪2、30年代的历史人物,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贴合生动,也为了方便妆造,他便自己去配了一副圆框眼镜天天戴着,以至于到现在“已经习惯了戴圆眼镜了,戴回方的我都不自在了。”


近年来,韩蓬把相当一部分重心放在了对中国本土歌剧的研究和表演上。上海歌剧院历经四年多时间修改打磨,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们敲晨钟、醒民众、唤黎明、振中华的歌剧《晨钟》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韩蓬来说,相较于经典西洋歌剧来说,原创歌剧的难度就在于如何把一个从未有人演过的角色全新地塑造起来。


“李大钊这个角色的情感层次很丰富细腻,既有对妻子对孩子的温情,又有对敌人的刚强,还有面对牺牲的从容。”韩蓬和牺牲前的李大钊年纪相仿,他在舞台上诠释的恰恰就是李大钊这时的人生阶段,为了演好李大钊这个角色,韩蓬查遍资料,还找到李大钊先生生前唯一视频影像曝光,是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我看了好似和李大钊先生有了灵魂上的共鸣,尤其是他的一些肢体动作,我都移植到了表演中。”


事实上,至今说起这“卡拉夫第四人”的名号,韩蓬还有点不好意思。尽管早已重新考回上海歌剧院成为独唱歌唱家,并在业内享有相当名望,但他仍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人”。“我觉得我在歌剧界永远都是新人、学生,因为艺无止境,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我们不但要唱西洋歌剧,还要唱中国原创歌剧,即使我对某一部剧的角色已经熟练,但当我开始挑战一部新的作品,又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新人了。”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不评名次,扶持力度却更大了!上海...

导演丁一滕“新程式戏剧”再出力作...

上海图书馆东馆公测重启!快来抢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