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今年遭逢新冠疫情反复,实地祭扫受阻,网祭需求井喷。而近年来政府、社会所倡导推广的“云祭扫”,也由此真正成为了疫情下清明的主流。截至4月5日,2022年清明祭扫高峰期全市代客祭扫已达2.1万户,网络祭扫127万次。
全市墓园代客祭扫订单大增
按照规定,上海福寿园今年清明期间暂停现场祭扫,园区已经提前通知客户,对于预约落葬也由工作人员一一电话沟通,多数人表示理解并改变计划。上海福寿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知发布后,福寿园通过企业公众号、集体短信形式通知客户, 墓园4月1号到4月5号不能来园祭扫。
因为是疫情期间,市民都能理解,也因此一些人转而选择网上祭扫,特别是“代客祭扫”服务需求量特别大。
“这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员不够,代祭扫的订单数量也比较多,除了没有隔离的客服员工,墓园其他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加入了。由于祭扫一家大概需要10-15分钟左右,最忙碌的时候,有33组、总计超过60名员工同时处理代祭扫业务。”上海福寿园总经理助理孙毅告诉记者。
据悉,上海福寿园是在2007年左右开设代祭扫业务。当时主要是为了方便长期在海外的客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代为祭扫。平常代祭扫业务由客服人员负责,但遇到疫情订单量猛增,公司员工、管理层经过培训,也加入到代祭扫业务中。
“2020年清明节期间上海青浦福寿园的代祭扫订单量达到2800单,而在2021年则回落到300余单。”孙毅说,“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们已接到2000余单代祭扫。”
记者获悉,4月5日当天,全市经营性公墓(骨灰堂)代客祭扫3864户,网络祭扫120万次。
“去年上海清明祭扫高峰期,全市代客祭扫3223户,网络祭扫1.74万次。”而今年,上海市民政局殡管处处长黄一飞告诉记者,截至4月5日,2022年清明祭扫高峰期全市代客祭扫已达2.1万户,网络祭扫127万次。“今年代客祭扫数据是去年的6.5倍,网络祭扫数据是去年的73倍。”
黄一飞认为,民政部门通过提供代客祭扫和网络祭扫服务,弥补了疫情防控期间不能现场祭扫的遗憾,市民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发起“以声传情”线上追思倡议
虽然“代客祭扫”服务需求量激增,但受疫情影响,福寿园有很多员工不能正常上班。“截至4月3日已经完成了1200多单。其余700多单将在墓园开放后完成。目前订单数还在不断增长。”孙毅坦言,虽然已经发动了全员服务一线,但代客祭扫服务仍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
如何冲破时间距离的界限,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窗口“感恩思源”,上海福寿园迅速搭建线上纪念平台,开辟专题页面引导民众自主祭祀先人,表达缅怀之情。
在上海福寿园微信公众号上,记者看到有一个“以声传情”的声音追思入口,用户登录之后,可以选择一段合适的配乐开启线上录音,把想对亲人说的话慢慢道来,或者选择线上提供的素材,(如一首诗歌、一篇美文等)进行朗读。所录制的声音内容用户可以选择私密仅自己可听,也可选择分享给亲友或开放于公众。该平台不仅针对福寿园客户,同时也面向全社会民众开放,功能使用完全免费,音频内容也会永久保存。
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帮助我人们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情绪得到释放。上海福寿园总经理金磊屹认为,市民虽然不能亲自前来墓园为家人扫墓,但通过这种声音的诉说,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用发自心灵的声音诉说对家人的思念,是既符合目前严峻疫情防控情势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清明传统文化的回归。
相较于工作人员的代祭扫,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突出归属感和真实感,即使是线上完成的创作,也能完全表达出个人真实的缅怀之情。
福寿园“云祭扫”平台使用量近两百万
上海有一位王先生,每周都会来到上海福寿园为已逝的太太送上鲜花,今年疫情发生后经常需要隔离,先生只能通过云祭扫平台让工作人员代献鲜花。
3月30日下午,工作人员照例准备了一束百合送到太太墓前,而先生因为无法来园祭扫,就用无人机穿越园区拍下了视频。镜头里,飞机由远及近缓缓地落在太太墓前,和纯洁的百合花一起静静地停留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他们的爱情。而后飞机的镜头从地面慢慢升高,在高空盘旋着恋栈不去,拍下了整片安详的园区。
事后,王先生将无人机视频上传到了“福寿云”云祭扫平台。王先生留言说:“当我知道疫情防控园区关闭时,心中充满了悲痛,又不知如何是好。你们所做的一切,提供的这种人文关怀,让我和家人内心得到抚慰,我们也能安心居家配合防疫工作。”
云祭扫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手机上一键下达指令,提交代为祭扫要求、网上自助办理业务等,让祭扫活动实时、实地呈现。可以说,云祭扫的背后一定是人,是服务,是连接云端与现实的精神抚慰,是打破时空阻隔的情感表达。
以业内最早大规模推出云祭扫的福寿园国际集团为例,2020年清明首推即达到25万人次,2021年清明约为15万人次,而今年清明则超过了40万人次。
“福寿云”云祭扫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覆盖全国40余座城市、累计使用量近两百万人次的互联网纪念平台,祭扫量超越了绝大部分的实体墓园。
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李经衡表示,云祭扫的方兴未艾,与其说是疫情之下的应变之举,不如说是数字化服务在改变传统祭祀、满足精神需求上的一次应用。“墓碑瘦身 纪念扩容”,我们记载和纪念的内容,终于从一方石碑,变成了载体多元的网上纪念馆,变成了容量无限的记忆存储库。而这或许正是清明的真义,清明本就是天堂与人世间的一个驿站,而驿站背后是无尽的云端,更是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