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饭盒真是雪中送炭”、“太暖心了”、“一次性饭盒挺浪费的,对环境不好,现在又省钱又环保”、“有自己的饭盒更放心了”、“替我表达对校友的感谢之情”……一个透明的饭盒在复旦师生的朋友圈里刷屏。
这批“爱心饭盒”由2003级计算机学院硕士校友、爱回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雪峰率先捐赠,在上海复旦大学发展教育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毛凌云先生的配捐支持下购买,它们将陆续运抵复旦大学各校区,经严格的消杀程序后,由学生志愿者们发放到同学手中。准封闭管理期间,复旦大学提倡在校学生以这23800个可循环使用的饭盒在食堂打包餐食,实现绿色环保用餐。
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3月18日中午约11点50分,2021级法学院本科生柏瑞彪来到“旦苑”食堂川菜窗口,“阿姨,请帮我放到这个饭盒里”。柏瑞彪手中的饭盒,便是23800个“爱心饭盒”中的一个,饭盒的背后,是一场多部门联动的爱心接力。
自3月13日,复旦大学正式启动准封闭管理以来,食堂暂停了堂食,提供了打包外带服务。在特殊时期,师生一日三餐,每人每天要消耗数个一次性饭盒,不但产生浪费,而且不够环保,外带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加大了后勤垃圾分类人员的工作压力。
此时,同学们也陆续发出“食堂打包餐盒较贵”,“能否提供更大容量的一次性打包盒”的呼声。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深耕多年的校友陈雪峰了解到母校情况后,与对外联络与发展处联系,表示愿意捐赠20万元,给学弟学妹们购买可循环使用的保鲜饭盒。
当天下午2点,捐款到账。“学校的行动和我们的产业比较契合,希望大家能少用一次性饭盒,减少浪费,也希望为学校做点贡献,尽点责任。”陈雪峰说。其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毛凌云先生也积极配捐,3月16日下午,“饭盒基金”已募集资金50万元。
资金有了,但是,要保障在校学生人手一个保鲜饭盒,货源成了最大的难题。时间紧,任务重,拖不起。3月16日下午1点,外联处又开始积极联络各方资源,向校友和基金会理事单位发出了支援请求。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理事单位大润发中国区发展部总经理王强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专班组织货源,调集全市仓储和供应商资源以最快速度、最低价格支持学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1996级MBA校友、百联股份原党委副书记潘明华在了解到情况后,协调百联股份旗下公司以及百联集团下属联华股份从浙江、上海嘉定等地紧急调动货源。“能为母校复旦做点事情很高兴!”她说。3月16日晚上9点,23800个饭盒的货源在8个小时内调集完毕。
多部门协同合作
货源解决了,在准封闭管理期间,如何将这23800个保鲜饭盒安全、高效地送到同学们的手里?保障协调的工作早已走在前面。3月16日,寻找货源的同时,一个“饭盒群”也同步组建起来。
准封闭管理期间,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有人在校工作,有人居家办公,物理距离没有影响大家服务师生的效率与热情。外联处、学工部、研工部、医学学工部、保卫处、总务处等各个部门的同事在群里迅速“动起来”。
很快,各部门完成了分工,搭建了“一条龙”服务专线。外联处马不停蹄地对接货源,保卫处安排送货车辆进入校区,将货源送达适当送货点,校园安保人员帮忙卸货,其后,总务处立刻安排人员对这批货源进行消杀,确保货物安全干净后,学工部、研工部、医学学工部组织的学生志愿者们将第一时间把这批饱含校友与社会人士爱心的保鲜饭盒送到同学手中。
深夜10点,8000个饭盒全部转运完毕。“饭盒群”外,志愿者们也早早做好了接应工作。夜里接到通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参与北区接应分发饭盒的志愿工作。
旦苑食堂前,本部的本科生党员服务队成员也早已在门口等待。“我们昨天晚上5点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放了报名文档,没想到却有了‘手慢无’,需要拼手速的体验。原本确定需要15位队员就足够了,但几分钟内就报名了近30位同学,我们也把余下的同学作为后续的储备力量。”2018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本部党员服务队队长张玮说。
3月18日上午9点44分,500个饭盒送达张江校区;上午10点49分,2000个饭盒在江湾校区卸货;下午1点,2000个饭盒抵达枫林校区。更多的饭盒正以最快速度陆续送至复旦大学,已运抵学校的饭盒,也第一时间经由志愿者发放到了同学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