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轻便、节能、易操作等原因,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但在实际生活中也成为了社区治理的“难题”。乱停放、飞线充电、阻塞出行通道、易发安全事故……各种违规操作、不规范使用让电动自行车成为威胁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心腹隐患”。记者从金山区消防部门了解到,目前,其试点通过加强源头整治,从严规范日常管理,全方位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治理工作。
电动自行车带来城市困扰
金山区金山卫镇御景龙庭小区处在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大。再加上附近做生意、经营店铺的人员多,电动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也成为问题最集中的“重灾区”。
90后青年周滨叶搬到御景龙庭小区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每天,他都会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同他一样,整栋楼很多居民家里都有电动自行车。但电动自行车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心事:虽然有底层停车库,但很多居民依然习惯性的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楼前、楼道里,甚至直接推车上楼。
缺乏管理、自主意识不强,周滨叶的困扰普遍存在。“御景龙庭小区2012年建成,小区由商品房和动迁安置房两部分组成,到2015年左右入住率就已经达到80%。”金山卫镇东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说,“刚开始小区环境还很干净,但慢慢电动自行车问题就凸显出来,没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我们初步摸底发现,如今小区1800多户居民,电动自行车持有量在1300辆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
据王燕介绍,针对电瓶车乱停放,有的居民不知道电动自行车可以停在地下车库,有的则是图省事,还有的认为停在外面不安全。“三驾马车”通过对地下车库进行清理,同时在楼栋负一层新增了130个充电桩,现基本保证每栋楼下拥有20个充电点位。
专项行动排查火灾隐患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
今年8月1日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令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为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金山消防召开了电动自行车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协调会,同时联合属地派出所开展了社区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专项检查。不仅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通知》,还与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建立消防监督员“一对一”挂钩派出所和居民小区工作机制,逐一分解任务指标,确保工作任务有序推进。
在金山卫镇,东门居民区党总支部在每栋楼都组建了一支由楼组长、志愿者和党员3人组成的“文明工程师”队伍,经过统一培训后为他们颁发上岗工作牌,负责该栋楼电瓶车等日常规范管理和引导工作,让治理“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