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今天上午,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等指导,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在上海38家市级医院同步启动。
首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以“卓越申城 健康先行”为主题,在9月1日至7日的活动时间里,上海38家市级医院,将组织开展包涵180个健康科普主题的209场活动,预计将接待市民超过一万人次。
沉浸式科普微剧学自救
“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准备除颤!”
灯光交错间,舞台场景切换至心导管室画面……医护变身“戏精”。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上演了一场与心梗殊死搏斗的科普微剧《惊魂12时》。
这部完全由医护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微剧将医学的严肃与舞台剧的灵动巧妙融合,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胸痛救治的相关知识,切身体会到及时“自救”和“施救”的重要性。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施救能力,市一医院构建急诊一体化模式,打破急诊患者常规就医流程:通过5G救护车实现“院前”“院内”急救“零时差”无缝对接,患者“上车即入院”;通过急诊总协调人制度及急诊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举措,为患者的抢救“争分夺秒”;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实现急性心源性疾病的一体化救治。
这并非市一医院的首次“科普跨界秀”,早在2017年,市一医院就通过医护人员演科普、唱科普的形式,在科普知识中添加穿越、宫斗、说唱等时尚元素,先后推出了三季共11部“美医科普微剧场”,组建了一支来自医生、护士、医技和后勤等各类医务人员的“美医科普讲师团”。
碎片化时间做科普
在主会场之外,不少来参观的市民就在医院“科普长廊”上的“科普移动微剧场”区域驻足良久。长廊里汇集11部市一医院历年拍摄的“美医科普讲师团”微剧,“穿越+古装”“课堂+学霸”“说唱+街舞”……种种时尚元素场景下融合着“硬核”的医学科普知识。市民可以通过扫描“科普移动微剧场”上的二维码,进入网页链接观看自己心仪的科普微剧。通过动静相结的微剧展播形式,让来往患者在就诊间隙也能走近医学科普,让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不再是“纸上谈兵”。
如何将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让患者具备维护自己健康的能力,实现患者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维护健康的转变?市一医院还拾起了这些诊间碎片时间,让医学科普全方位充满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
市一医院在南北两部门诊区域合理规划,布局设计了半开放式的“市民科普健康馆”,就在门诊大厅内,不设门禁,经过此处的患者随时可以坐下听讲。患者的需求由何得知?原来,在每次讲座时,“市民科普健康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分发调查问卷,征询听众对此次讲座的看法及对日后安排的意见。患者可以在问卷上填写自己希望听到的话题,而下一次的讲座话题很大程度上就从这些问卷结果中决定。如此一来,患者拥有了绝对选择权,他们喜欢听什么,专家就讲什么。
医院还在住院楼每层楼的每个病区单元都辟出一间暖心的透明玻璃房——医患沟通室,每天向患者及家属开放10小时。每天,医生、护士、药师、患者、家属会轮流在这件温暖的玻璃房内出现,护士将刚入院的新病员邀请进透明玻璃房,进行入院宣教;临床药师提供用药咨询和出院前的用药宣教。这间小小的玻璃房俨然已成为了医院住院患者科普宣教的驿站。
在肺科医院分会场,科普志愿者、胸外科包敏伟博士为现场百余名市民和学生代表进行《走进“肺”科》讲座,他带领大家了解了“肺”的结构,对于肺部常见的疾病:气胸、肺大泡、肺气肿、肺炎、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等,胸片、胸部CT扫描、PET-CT、气管镜、肺穿刺等是主要检查手段,以及如今进入单孔胸腔镜手术时代的手术历程等进行疾病介绍、检查方式的分析、手术方法的采用等开展深入浅出的科普介绍,并演示气管镜操作,引发市民的积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