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满城守“沪”人。
雷雨、暴雨、阵雨、牛毛细雨……在满城都是“雨”的季节里,有人在负“雨”前行:快递、外卖小哥依旧在奔波,环卫、园林职工在城市毛细血管处防微杜渐,道路运营、铁路职工保障出行安全,供水、供电职工守护城市能源生命线,工会工作者为守“沪”人提供坚强后盾……雨中的上海,因为他们的忙碌多了一份安全,因为他们的身影多了一份温暖。
6月20日 星期四 上午8点 中雨
爱心服务站点:为户外职工遮风挡雨
6月19日,上海“官宣”入梅,第二天上午一早,江川路街道总工会副主席金露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街道工会工作者们把辖区里的8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跑了一圈——在每个站点,他们为站点补充配备了20余件雨披。“接力站使用较多的户外职工基本以快递、外卖、网格巡查员为主,最近降雨频繁,我们补充一些防雨物资,方便户外职工们遭遇临时降雨时随时取用。”金露告诉记者。
与江川路街道同在闵行区的梅陇镇总工会,同样在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里配备了雨伞、雨披、摩托车雨披,供户外职工免费借用。在闵行区梅陇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一名快递小哥领取了摩托车雨披,对于这份及时的关爱,他颇为高兴,“刚入梅的时候降雨比较突然,有一些小哥没有做好准备,最近几天借雨具的人少一些了。”接力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入梅首日,徐汇区在全区各园区、楼宇、街镇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企业新建完成了33家标准化“户外职工爱心加油站”。随着这些加油站正式投入使用,徐汇区总工会现有市级爱心接力站31家,区级爱心加油站77家,108家站点遍布全区各街镇,其中24小时站点达到16家。在这些遮风挡雨的站点里,充足的物资为户外职工们送上一份雨天的关爱。“我看这会儿雨下得不大,就开始干活了,没想到雨又突然下大了,于是到接力站里躲一会儿。”黄师傅是徐家汇的环卫工人,他在平常熟悉的徐家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爱心接力站避雨休息,工作人员立刻送上了一瓶盐汽水。在徐汇,相同的景象在各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加油站上演。
户外职工雨季守护城市,工会守护户外职工。近期,针对梅雨季节和梅雨季节后可能出现的高温预警天气,黄浦区、青浦区、闵行区总工会相继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就发放高温津贴、防暑降温措施、配备急救物品、降低工作强度等进行提示,确保用人单位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6月25日 星期二 清晨4点 小雨
环卫工人:清晨到岗,保障路面畅通和整洁
6月25日清晨4点,天还没亮,负责闵行区虹桥镇红松东路这一带道路保洁的环卫工已经到岗。面对持续降雨和路面积水情况,整个班组加紧作业,提前对雨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尤其针对易积水、易顶托部位及重点路段是否存在淤积、渗漏等各类隐患进行排查,对重点积水路段及低洼地点加大巡查频率。
“下暴雨的时候,道路几乎24小时离不开人,要保证自己负责的道路上每一个下水道都畅通。”道路保洁班组长李新美告诉记者,下雨天的清洁难点在落叶,雨水把落叶黏在地上,比平时更难清扫一些。雨水来势汹汹,一上午,她和整个班组冒雨作业,三两结对,一人及时清扫路面积水,一人清理排水口及路面漂浮垃圾,减少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影响,确保排水畅通和路面整洁。
环卫工李慧一边展示自己用袋子仔细包裹的手机说,在清扫过程中,遇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拍照上传后台。她还告诉记者,大家的手机都要保持畅通,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大家好应急处理。
持续降雨,空气能见度降低,路面湿滑。李新美表示,下雨天除了统筹推沟底、通沟眼、疏通井盖等基础性工作之外,班组也要考虑环卫工人在雨水环境中工作的安全问题,给大家发放颜色鲜艳且带有反光条的防水工作服。
记者了解到,虹桥镇总工会也为环卫职工准备了轻便的一次性雨披和防水手机套,将其纳入梅雨季慰问用品范围,特别受到了职工们的点赞。
6月25日 星期二 中午12点 暴雨间歇
排水救援:上海应急城投排水救援队随时待命、快速响应
作为32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之一的上海应急城投排水救援队,随时待命、快速响应,确保在短时积水出现时能迅速抵达现场进行处置。
6月25日中午,暴雨间歇,在上海市防汛物资仓库(谈家桥基地),记者见到了正要出车前往浦东进行演练的救援队,演练内容涵盖了从接到任务、车辆调度、设备操作到现场排水作业的全流程。“为了提升救援速度和应急保障抢险能力,在没有救援任务时,我们就进行日常体能训练、速度训练、教育培训和实战演练,力求达到‘人机磨合’的最佳状态。整个6月到9月,我们要绷紧神经。”队员何峰说道。
演练之外,队员们还在不停忙碌:加密设备检查频次,每10天就启动设备一次,检查进水管是否有老化裂纹,确保储备物资完好如初、启用如新、随调随用。
谈家桥基地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内专业排水应急抢险装备、物资储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防汛排水专项物资储备仓库,今年,基地又引入了两台全新的排水专业装备——防汛排涝机器人“大水牛”和“小河马”。何峰告诉记者,这两台设备具备远程操控、长续航、流量大的优点。“‘大水牛’的排水量达到每小时600立方米,擅长处理地下车库30度斜坡的积水,小河马是380立方米,两台设备可以串联使用。”
和队员们同步忙碌的,还有排水公司工会。梅雨季后,就会高温来袭。工会忙着高温慰问参与防汛防台工作的一线职工,为一线班组购买空调、冰箱等电器,预防和杜绝作业人员高温中暑现象的发生。
6月25日 星期二 下午2点 小雨
园林绿化:细雨帘幕中的不停歇
6月25日,星期二,上午还暴雨如注,过了中午,太阳突然冒出了脸。趁着难得的雨歇,李英俊顾不上扒拉最后一口饭,就带着绿化工队伍出了办公室门。作为虹口城发公司下属虹元园林公司行道树管理部经理,李英俊带领30余人的绿化作业队伍,承担着虹口区内2万余棵行道树的日常精细化管养工作。“马上要入汛了,夏季剥芽和树木加固工作任务艰巨,哪怕是梅雨季我们也不能停歇。”李英俊告诉记者。
说话间,李英俊的团队已来到位于场中路和新市北路交叉口的一排行道树前。近年来,虹口对区内多条道路的行道树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场中路路段更是因为栽种了漂亮的“巨紫荆”成为特色路段。在市民感受越来越多绿化树荫鸟语花香的背后,离不开绿化工辛勤的汗水和付出。采访当天,李英俊和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巨紫荆”重新加固“扁担桩”,以防止后续大风暴雨对树木的伤害。
刚到现场不一会儿,才冒头的太阳就又退场,雨细细密密落下来,浇了个措手不及,绿化工的工作帽帽檐,很快便积起了雨水,在他们眼前落成了雨帘。可大家手上的活却没松,加桩捶打也越发起劲。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加固一棵是一棵!
李英俊表示,在汛期来临前,公司就组织了多场应急抢险模拟演练,包括对树木倒伏带电情况的规范处置、断枝处置、登高车疏枝、利用电动扶正器对倾斜树木扶正等。此外,为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道路畅通,虹元园林公司还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组织应急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处置道路树木断枝、倒伏等突发情况。
员工们在一线顶风冒雨冲锋陷阵,虹元园林公司也始终将他们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公司定期为员工发放工作服、防护手套、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安全专项培训,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月26日 星期三 上午9点 中雨
道路养护:数字化手段助力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6月26日凌晨2时55分,市防汛指挥部将全市防汛防台Ⅳ级响应行动提升为Ⅲ级,收到指示后,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浦东区域项管部负责人金海华立即奔赴浦东大道地道管理中心。从事城市道路运维养护工作14年,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他来说是常态。
金海华所在的项管部,在浦东新区行业主管部门和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指导下,开展杨高路和浦东内环80公里范围的城市运营工作,涵盖道路、高架桥、下穿地道等多种路面状况。作为项管部负责人,他负责浦东区域设施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日常巡视、防汛防台专项检查、排水管道疏通、高架设施落水管疏通……多种道路状况的叠加,让金海华和团队的雨季格外忙碌。6月26日一早,在确认了人员、物资准备充分,安排好巡查人员后,他们首先对路边管道进水口和截污挂篮等设施完成了清捞工作,“如果小雨期间不及时关注和清理,一旦雨势增大,可能就会造成积水等状况。”金海华告诉记者,雨季防汛更要“防范于未然”,早在今年1月,项管部就对高架立交落水管进行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依托前端积水点感知设备、可视化大屏等技术手段,项管部的效率也有了提升。“去年雨季我们收到了10条左右的预警,可以合理安排人员跟进。”金海华坦言,不仅积水状况可以随时监控,防汛防台物资、设备、应急队伍的也可以一体化管理,数字化手段为保障城市道路安全通行插上了“翅膀”。
梅雨季节,持续降雨和高湿度环境下,公司始终关注职工的健康与安全,除现场的慰问关心外,季节性劳动防护物资全部发放到位,守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6月26日 星期三 晚上6点30分 大雨
饿了么骑手:衣服里外湿透了,但心里是温暖的
“下雨天大家都不想出门,能明显感觉到订单量的增多。”6月26日晚6点30分,雨量不断增大,随着手机提示音越来越频繁地响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饿了么骑手张文强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段。雨衣、雨鞋、手机防水套,是外卖员们的雨季里的标配,陪伴着他们的奔波路。
订单量的增多、湿滑的道路,都给骑手配送增加了难度。“有时候雨下大了,导航也会看不清楚,而且雨天骑行需要更加谨慎,许多时间都消耗在路上。”当天,张文强的跑单量并不高,他告诉记者,当天中午时段,他约了几个新来跑外卖的老乡。
在同行中,张文强是名气蛮响的“跑单王者”。在普陀一带送了六年多的外卖,张文强熟悉小区楼栋和商务楼宇的排布,也知道从哪个门进小区和商务区能够更快地将餐食送到点餐人手中。张文强披星戴月地跑单,也乐于传授“秘诀”,他对同行的“传经送宝”事无巨细,就比如手机防水套,“要买大一点的才好用,能把充电宝也放进去。”
特殊天气下,有奔波忙碌的不易,也有不经意间的感动。张文强说,自己至今仍然记得真北三街坊的一位老爷叔。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张文强送餐到该小区,“三街坊是一个老楼,加装的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使用。我正打算跑楼梯,那位老爷叔远远喊住我,要帮我刷卡用电梯。”他说,至今可以回忆起那是31号楼,“那天的雨特别大,衣服里里外外都湿透了,但心里感觉是温暖的。”
张文强是山东人,2004年到2016年在辽宁当了12年的兵,退伍后曾经在外地做过外卖小哥,2017年兜兜转转来到上海。军旅生活培养了他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每天起早摸黑,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送单。他说,当兵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骑手要服务好每一位点单者。
6月27日 星期四 中午11点 中雨
铁路巡检:上海工务段用上“黑科技”
从6月25日至27日,上海遭遇入梅以来最强暴雨。为保障铁路梅雨季运输安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24小时待命,观云追雨,加密了对沿线路基路堤、桥梁涵洞等的巡检次数,确保铁路线路安全畅通无阻。
6月27日上午11时许,天气中雨,上海工务段路桥科桥梁检测组负责人金豪按照计划,和班组一同前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旁的沪昆线K25+809的泵房井处,准备对此处的管线进行检测。和以往不同,此次巡检,他们带上了一台个头不大、外形酷似一台玩具车的“黑科技”——管道检测机器人。
“排水管道若出现堵塞、破损,泵房抽水将带走铁路路基土体,极易导致路基沉降,影响行车安全。”金豪介绍说,以前,工人需要穿着笨重的潜水服,背上氧气瓶下井作业,在一片漆黑中靠双手凭感觉摸出管道漏水点。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2个小时。如果遇上水量大甚至是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道,则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最怕碰上特别细的管道,工人无法进入查看。”
现在,有了“黑科技”的加持,金豪和班组成员们仅需将管道检测机器人通过射频电缆连接好计算机,再将其缓缓放入井底,即可在地面上控制机器人驶入地下粗细不一、盘根错节的排水管道开展检测。检测中,机器人会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回传功能捕捉管道错节、锈层、结垢、腐蚀、穿孔、裂纹等病害。整个过程仅需十来分钟,较之前动辄2小时相比,不仅节约了工人的巡检时间,巡检的效率和精确度也有了质的飞跃。
6月28日 星期五 中午12点 小雨
快递小哥:保障每一件快递不浸湿
在“暴力梅”的侵袭下,申城已经连续下了两周的雨。对于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来说,他们的工作条件也是颇为恶劣。6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顺丰速递中山西路华鼎广场旁的站点,该站点有70余位快递小哥在此工作。“00后”快递小哥小杜告诉记者,这几天雨势不停,他们每天虽然穿着公司发的特制雨衣,但依然从头湿到尾。“我们发了三套夏季的工作服,我每天都要洗了换,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第二天衣服干不了,这天气衣服干的太慢了!”
站点负责人吴先生表示,梅雨季期间,站点早早地准备了防汛用品。“我们提前准备了30多个沙袋,防止我们工作区这里进水,今年特别多准备了一些,因为知道雨势很大。”此外,对于小哥们经常使用的快递充电柜,吴先生也透露,提前做好了防水和防火的各项检查工作。“这里一整排电柜,可以提供大概140个左右的电瓶,我们小哥使用起来还是相对比较宽裕的。”记者采访时,正有快递小哥在更换电瓶,雨天配送货物,他们也更要注意行车时的涉水安全,避开一些易积水的路段,防止电瓶进水。
采访时正值中午,小哥们有的在清点、装配货物,准备下午的配送,记者看到,他们都会在后车兜蒙上厚厚的一层遮雨布,然后用粗绳在两端裹紧。小杜说,这块遮雨布质量很好,再大的雨,也滴不进去。“我们送的货物基本都保证不被浸湿,但我们人每天都是湿透的,雨披只能遮个大概。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衣服,然后等烘干。有几次晾着晒的衣服,好几天都是潮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