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简称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显示,2020年,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从20岁起逐年升高,45岁到50岁达到最高点,恰好覆盖了女性绝大多数的在职时间,堪称职场女性的一大“红颜杀手”。在中国,乳腺癌病例占到了全世界的30%,近年来,更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近日,在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开讲的“悦健康”女职工健康科普系列课程——肿瘤防治10课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汤立晨指出:乳腺癌可防可治不可怕。
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既是哺乳器官,也是女性特有的标志之一。然而,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很多职场女性都疏于做好乳房保养,从而让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乳腺癌等疾病缠上了身。面对乳腺癌,她们充满了无助和恐慌。
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在讲座中,汤立晨医师从乳腺结构和功能等多个角度,为广大女职工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科普。她提醒:对于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乳腺癌,需要早筛早诊早治。实践证实,对乳腺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她表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乳腺癌则不足40%。乳房肿块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有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给到的数据显示,乳腺癌手术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23年,乳腺癌手术量超过万例,与此对应的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却非常好,汤立晨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诊的病患中,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甚至超过了95%,汤立晨说,这样的水平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
尽管早期乳腺癌预后可观,但科普中,汤立晨还是再次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她分享了针对40岁以上女性的乳腺癌筛查和体检方法,包括自检和钼靶X线、常规乳腺超声、核磁共振等。
自检适合所有人群,如在自检时发现乳头凹陷、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异常,就需及时就医;钼靶X线则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性常规乳腺癌筛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显示乳腺内病变如细小钙化,是早期发现乳腺癌首选的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尚不能将钼靶X线作为筛查首选;乳腺超声检查则可以涵盖所有人群,对准备妊娠、妊娠中或哺乳中的女性以及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适用,对乳房腺体组织较为致密的年轻女性,有效性也更强,无损伤、无辐射,且乳腺超声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发现小肿块;乳腺核磁共振是对于软组织分辨率最高的一种检查手段,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多灶和多中心肿瘤,并显示和评价肿瘤对皮肤等的浸润情况,可更为精准地确定病灶范围,尤其对具有乳腺癌家族史、携带乳腺癌相关基因的妇女,汤立晨提醒应尽早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在月经周期第2周进行即可。
但汤立晨也提醒,乳腺癌的诊断,依靠的主要还是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实验室检查并不作为主要诊断依据,即便肿瘤指标升高,也不一定代表得了乳腺癌。
网上有不少职场女性担忧,乳腺活检或者穿刺会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概率,汤立晨依据现有大量样本给予解释:活检后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机会。
(“悦健康”女职工健康科普系列课程,是由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推出,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