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刚刚颁发各项大奖,不过对于影迷来说,还有多场佳片展映进行中,精彩的电影节还未落幕。作为全新升级打造归来的上海影城,这一次的设计获得了影迷的好评,大家在观影的同时纷纷在这个全新的建筑前打卡留影。日前,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劳模来了”电台直播节目邀请到了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胡晓云,他也是上海影城改造项目的设计团队负责人之一。此外,节目还邀请到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监赵杰,他也参与了和影城紧密相连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的改造升级。
上海影城的改造任务有多难?
团队大年初二便全体集结
站在新华路番禺路口,“上海影城”四个熟悉的大字,令人心头一暖。循着一条旋转楼梯蜿蜒向上,在纯白色的外立面上,是白色的“上海影城”四个大字。崭新的上海影城外形拥有更流畅的线条,更现代的外观,引得不少路人驻足拍照。
回忆起接到“上海影城”改造的任务,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胡晓云说,接到任务的时间是2021年农历年底小年夜,距离工期仅剩500天左右,为了做好这一重大项目,他在2022年春节期间就组建好设计团队,带领整个设计团队,全力奋战。大家正月初二就到现场踏勘,为后续的设计做好准备。
胡晓云介绍说,他和团队将设计理念、现代技术与现代展示手法进行了结合。整个建筑和室内空间采用电影元素的黑、白色调,营造电影文化氛围;运用光影营造总体光环境,强调自然光和人工光结合,将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
胡晓云(右)与赵杰在节目现场。
最具挑战的0号厅设计
攻克落差35度的斜顶
据胡晓云介绍,设计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是0号厅大堂的设计,由于楼上是亚洲最大的影院1号放映厅,所以大堂顶部是一个落差达到 35°左右斜顶,在所有的上海建筑中,这种空间也很罕见。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建筑斜顶的空间,在设计团队的勘察和结构工程师的合作下,胡晓云团队最终采用了目前的设计:LED天幕大屏,运用波浪形的流线结合灯光动态,生成从低向高的流动效果;顶部和整个白色空间相结合,使建筑本身的现代大空间具有视觉张力。
改造后的上海影城还多了许多人性化设计。胡晓云说,“很多人还记得老建筑时,内部光线比较暗,现在我们把空间打通。”改造前的影城,主楼和裙楼相互独立,此次焕新实现了三个层面的“打通”:打通了影城内部建筑,打通了影城和周边建筑,打通了影城广场和街区——让这座上海城市文化地标真正融入广大市民的生活。上海影城门前原本台阶环绕的空间,现在变为平缓的公共广场,无缝衔接人行道。
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监赵杰则在节目中表示,作为充满电影与电影节元素的银星皇冠酒店同样也面临升级改造,在和上海影城保持同样改造风格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经典的电影元素。焕新升级的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营造了多元的艺术文化空间,承载大量电影界、文艺圈和品牌方的文娱时尚活动,与上海电影艺术中心有机融合为一体,真正成为电影人的故事发生地,成为上海电影艺术的新地标、新范本。
此外,胡晓云也十分重视培养公司的年轻设计师们。他经常鼓励年轻设计师放开手脚、发散思维。在年轻设计师做出概念设计方案后,他主动与年轻设计师们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力求拿出最佳设计方案,使作品具有感染力。他在人才建设上,倾其所有,为年轻人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作好“传帮带”工作。
胡晓云(左)与同事在讨论设计。
胡晓云坚信一次设计,就是一次学习;坚持与创新并重的工匠精神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也不断设计出充满着新意的作品。他和他的团队也用一个个空间,一个个创新性文化精品,让上美这桅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风帆乘风继续前行,充分展现上海服务、上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