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蹬黑色胶鞋、身着橙色雨披、头戴安全帽,今天傍晚,不时下雨的徐汇街头,一队“橙色部队”正疾步前行。“梅花”来袭,上海徐房房屋维急修中心迎来每年的“战台风”时刻,这群被称为“橙色部队”的应急维修队员们做好了全面作战的准备。
今天,记者跟随上海市劳模、零陵分中心维修队长程流风,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漕溪分中心维修队长万鹏举奔走在徐汇,记录了他们的战“梅花”实况。
排险路上接到来电
10人小分队守护衡复老房屋
程流风负责区域为徐汇东北部分片区,此处多为衡复风貌区的老房子,属于防台防汛重要预防点位。
跟随程流风来到永福路上的一片老式住宅区,爬上四层楼梯,架好简易的梯子,程流风撑开屋顶通道的铁板,雨水瞬间灌入这个小小“天窗”。利落地翻出房屋后,就在他站上屋顶平面的一瞬间,雨势加大,豆大的雨水扑上他的脸。迎着突如其来的暴雨,程流风与团队几人分工协作,开始检查屋顶天沟的下水口。
环顾四周,附近的房屋多为类似的平顶。“这边的房子边上都有树,房子又不是很高,有时候树叶就会飘到房顶上。”特别是台风天,一阵狂风刮过,成片的树叶便会往下落,得益于中心的定期巡查清理,这座老房子的屋面较为干净,也没有太多积水,程流风将出水口的部分树叶捡去以后,进行了简单的疏通。
(程流风顶着大雨翻上屋顶,进行巡查并清理出水口。)
“出水口绝对不能堵。” 程流风强调,“一旦堵得厉害的话,水一点都下不去,可能再从楼板漏进去影响居民。”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与程流风一起奔赴住宅屋顶平台点位检修时,他接到了一起紧急抢修任务,一处公共服务中心的二楼平台堵住了,整个平台被淹没。
对于程流风来说,抢修过程中接到其他单子是十分习以为常的事儿,“应急抢修,就是解决突发状况。”由他带领的10人小分队做好了24小时的应急准备,打上两通电话赶紧安排好人手,他继续专注手头工作,屋面出水口疏通一结束,他又立刻奔赴下一个点位。
沙袋提前堆砌
防范老公房小区积水
在万鹏举队长负责的漕溪分中心,老旧公房是这片区域的显著特点。记者抵达漕宝路附近的采访地点时,万鹏举正带领维修队员将沙袋摆放在一栋老公房的门洞前。
“这个小区主要是门口这两栋公房的地势很低,积水容易漫上来后流入小区里。”铺设一排沙袋能够有效减缓低洼地势的积水情况,万鹏举介绍道,“这一块儿只要所有沙袋都到位了,一旦产生积水的情况,我们只要一名队员出动去排水就行了。如果预防工作不完成,后面积水了至少要三四个人才能做完。”上午堆砌沙袋、下午在各个小区间巡查情况……万鹏举带领二十余人一整天都忙碌于此。
(万鹏举堆砌沙袋防止积水蔓延。)
记者看到,该小区的雨水井内的水位已经能明显可见,“等水位到了盖子位置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抽水。”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在前,万鹏举告诉记者,预案想得越周到,后续市民的安全保障也能更全面。
值班室灯光常亮
应急维修时刻待命中
进入徐房应急维修中心18年,万鹏举已经和台风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在这种极端恶劣天气,他依然始终保持着最高警惕。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中心的维修队员们便一头扎入单位,开启了尚未确认结束时间的值班工作,程流风说道,“上一个台风也值班了一整晚,‘梅花’这个台风我们至少要坚持到它完全过去。”
事实上,今日白天两个维修队并未遇到大量应急维修订单堆积的情况,“台风是晚上的时候登陆,白天我们就抓紧一切时间做好预防工作。”
值班室的灯光常亮,接线员24小时在线,工程车、抽水泵、潜水泵、充电应急灯等各种防台防汛专用物资充分做好准备,风雨交加的夜晚,上海徐房房屋维急修中心从内到外都做好了应急准备,严阵以待,为市民的生活做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