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篇|日产日清“四叶草”医废60吨,上海城投“国展先锋”筑牢涉疫垃圾收运安全防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2-04-26 16:45

摘要: “国展先锋”突击队全员披星戴月,单日工作时最高长达15个小时;每次脱下“大白”防护服,贴身的衣服上都有一块块白色的盐渍。

由城投环境组建的“国展先锋”突击队承担着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国展方舱涉疫垃圾的收运工作。为了确保医废日产日清,突击队全员披星戴月,单日工作时最高长达15个小时;每次脱下“大白”防护服,贴身的衣服上都有一块块白色的盐渍。


在两天前的深夜,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展先锋”突击队队长,城投环境上善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赵学鹏。他坦言,现阶段的工作真可谓是自己职业生涯里的一次压力测试。



灵活机动

摸索一套应变流程


赵学鹏告诉记者,自己参与过三届进博会展会垃圾“日产日清”保障工作。但正式接手作为国展方舱的“四叶草”医废收运工作后,“很不一样的,一开始的挑战极大。”


临危受命之下,留给“国展先锋”突击队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勘探场地并完成工作流程的拟定只有1天。但等到真正进场后,赵学鹏发现,他们最初的预案其实很难有效执行。受到出入院人流量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管理团队必须在现场随时调整作业方案和模式,“有垃圾来我们就操作,基本就是见缝插针、碎片化的作业模式。”有一天,当最后一车垃圾抵达天马焚烧厂时,已经接近凌晨5点,整个团队足足干了24个小时。


赵学鹏总结说,他们所参与的这场战“疫”,是对一线作业人员、现场调度人员以及后方总指挥的整体协作配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一天难处一天当。在不断地磨合中,目前“国展先锋”突击队已能有效把握收运频率与精准研判垃圾增量。除了指导日常运营外,赵学鹏还在“四叶草”指挥中心积极做好与相关各方在医废收运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现在整个工作流程已经很顺畅了。”


自国展方舱运营以来,截止到4月24日,突击队总计出车492车次,清运涉疫垃圾885.6吨。



“打怪升级”

每日迎接新挑战


如今,“国展先锋”突击队全员越发进入高效率的作业状态。不过,时有发生的突发情况仍在考验着他们每一个人。


令赵学鹏印象深刻的是4月13日,一场暴雨不期而至。此时若露天作业,不仅影响防护服的使用期限,医废管理也存在防疫风险。当天,迅速地沟通协调后,赵学鹏决定在“四叶草”展馆的通道内装载垃圾。“由于在室内进行,上下左右都受到环境限制,就很考验调度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互相配合。”那一晚顺利收工后,大家都收获了一份“打怪升级”的快乐。


还有一次是在4月19日,国展方舱7、8号馆有大量病人出院。由于那两个馆患者使用的被子是一体被,被套无法脱卸,所以只能整体废弃,直接导致医废收运量剧增。“为了保证出舱医废日产日清,我们就及时增配运输车辆和作业人员。”赵学鹏说,光那一天,就出动了54车次。



党员先上

舍小家为战“疫”尽份力


“国展先锋”现场管理团队共有7名,平均年龄37岁左右,有6名是党员。“这是一场只许胜不能败的战‘疫’,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所以一定要挑选公司内业务扎实、抗压性强的人来担任。”赵学鹏说道。


当然,除了上述标准之外,赵学鹏在每一位好兄弟身上都看到了使命感。贾鑫,“国展先锋”现场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点位上的生产运营以及与平台公司的对接和协调。据赵学鹏透露,他是一名90后退役军人,“刚刚新婚燕尔,就挥别妻子报名参加突击队,这种‘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很让人感动。”


作为一家保障城市运行“生命线”的企业,上善分公司从3月中旬起就开始封闭管理,所有工作人员驻厂值守。“国展先锋”突击队员在完成一天的收运任务后,将按不同工种返回3处集中封闭管理场所,再完成一次严格消杀程序,每个人脱下防护服后,这才算真正歇了一天的工作。


如此繁忙的工作节奏,令赵学鹏和同事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因为和家人的时间凑不上啊。”偶尔乘着吃饭的档口,和孩子妻子通个电话、问候一声就已是他们全部的小确幸了。


充实是赵学鹏这些天来最大的感受,“肉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上很‘满足’,感觉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事,能够为抗疫尽一份力,非常地开心。”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线职工篇丨从建设者到志愿者,这...

一线职工篇|手握方向盘,日夜穿梭...

工会干部篇|争分夺秒切断疫情传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