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管岗位工作20余年的董之益没想到,2022年的这个春天,他的身份变成了一名居民区临时主任,身穿“大白”服,带领着社工和志愿者投入到一场艰苦的抗疫战斗中。
转型顶替居委会主任
4月初,上海街头的樱花仍在盛放。然而,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这座喧嚣的城市进入了全面封闭管理核酸检测的静止状态。
4月3日左右,仍坚守在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全国劳模、执法队教导员董之益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因居委会主任被封控在家,要求其迅速赶赴街道古柏居委会,临时接替居委会主任相关工作,并全面协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真。
到今天发稿,他已“上岗”23天。
防护服被汗水浸出酸臭味
中午休息时间,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这位临时居委会主任。
年届50的董之益,曾是全国击剑冠军,退役之后,转型从事城管工作也有20余年,20余年来,他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商户摊贩,受过委屈、甚至被无理摊贩刺伤,但他坚持以真心换真心,获得大家的认可。
凭着20年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和社区干部们日常工作中的默契,董之益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
此次抗疫,社区承担了繁重任务:核酸检测、分发物资、为居民配药、解决居民诉求……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需要社区工作者的艰苦付出。
董之益告诉记者,古柏居委辖区包括长乐路、襄阳路、巨鹿路、富民路等区域,多为老式旧里、老洋房,不少居民都是煤卫共用,有的家庭10平方米内挤了6、7口人,很难做到足不出户,给防疫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为此,他与居委干部、志愿者们并肩作战,严格核对人员信息、逐户摸清辖区状况。核酸检测时,他都守在现场,熟练地帮助社区老人操作“健康云”,完成核酸预约登记;援助物资来了,哪怕再晚,他也带着志愿者赶去卸货,和志愿者们一起肩扛手拎,第一时间将蔬菜送至每一位居民“家门口”,渴了来不及喝一口水、累了靠在路边歇一下……
连日来,申城气温不断攀升,一天忙下来,董之益和“战友们”换下的防护服都被汗水浸出了酸臭味。
解配药难题,消居民怨气
社区防疫,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群众工作的考验。封闭管理下,居民配药、出门看病成了大难题,他们有怨气,需要更多理解。
长乐路一户居民找到居委会,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定期去医院配药,然而,去医院配精神疾病的药物,需要本人刷脸,而且要24小时核酸证明,居委会一时无法解决。这时,儿子急了,甚至要拨打110报警电话。见此情形,董之益耐心安抚居民,“目前我们碰到一些困难,你相信我的话,2天内,我们肯定给你配好药。”另一边,他们紧急联系街道,想方设法为居民配到了药品,化解了居民的怨气。
采访时,董之益很少谈自己,谈的更多的,是他身边的那些令人感动的“战友”:
支援社区的区建管委小伙子,晚上住在街道图书馆,没有床,就睡在地板上;志愿者队伍里,不仅有年富力强的居民,也有70多岁的白发老人,不顾年迈与大家一起守护家园;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居委会书记几次背地里偷偷哭过,擦干眼泪,仍投入到工作中……“有这么多好战友在我身边,我相信我们必胜!”董之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