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花博时光走廊摄影展近日在光明花博小镇东风会客厅启动,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当年上海东风农场的围垦老职工们。故地重游,75岁的钱效忠感慨万千,“这里原来是我们农场场部的行政楼,还有农场的礼堂、不同的科室……”更让他倍感亲切的是,记忆中的场部并没有随着花博会的建设而消失,老建筑在精心修缮下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兼具了花博会期间的餐饮、文娱、展览等新功能,“东风会客厅”的名字透露着这一区域与东风农场的渊源。
摄影展重温“围垦精神”
光明花博时光走廊摄影展近日在光明花博小镇东风会客厅E楼启动。此次摄影展以珍贵历史照片和新近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当年农场老职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围垦精神;也记录了新一代劳动者传承围垦精神,爱岗敬业、矢志创新投身花博建设的动人图景。摄影展分为6个小主题,其中围垦相册、匠心筑梦、脱胎换骨为一组,展示了知青当年生产生活的老照片、花博会建设照片及东风农场今昔对比图。另一组为数据花博、映像场馆、逐梦繁花三个小主题,是以花博园场景和花卉为主的摄影创作。
一幅幅老照片,把老职工们的思绪拉到了从前。钱效忠告诉记者,自己1963年、17岁时就来到了农场,一直干到退休,今年已经75岁了。他说,这60年的时间里,崇明岛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60多年前,一批批知青来到农场,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让一片滩涂盐碱地变身绿意盎然的“奇迹”;如今,花博建设为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崇明的道路越来越宽,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美好。”钱效忠说,自己已经到花博会游览了好几次,每每感慨万千。
从围垦精神到花博精神
当天前来观展的不少围垦老职工都带来了自己收藏的老物件,有当年的工作照、获得年度先进时发的搪瓷杯奖品,也有记载着历史的《东风农场志》。老职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回顾着昔日的时光。
在众多围垦老职工中,刚刚退休不久的袁小忠身份更特殊一些。40多年前他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是东风农场的一名职工;之后回到市区工作,勤勤恳恳,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退休前,他又顶着光明地产总工程师的头衔回到这里,参与花博会建设,直到退休。“我在这里插过秧、割过稻、开过河、养过猪、盖过房;之后,我带着围垦精神‘走出农场,走进市场’;退休前,我又回来了,亲眼看着老农场变成了新花园。”他说,这是时代给自己的机会,当年的围垦精神在今天仍有价值,而且有了新内涵。未来,老农场要建设成光明母港现代种业创新区,做新时代的农业航母。
从当年的开垦滩涂、植树造林、开河修路,到如今的花博建设运营、后花博蓝图绘就,从“围垦精神”到“花博精神”,成了连接历史时空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