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300位本科生在校的成长故事,复旦大学专门为他们出了本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11-21 18:41

摘要: 11月21日,《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进入大学,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复旦的大学四年应怎样度过,才能收获满满?11月21日下午,《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举行。该书采用访谈自述形式,全景记录三百位本科生的校园故事。


近300名采访对象中,既有一路开挂的学霸、也有经历困惑与低谷后逆袭成长的励志学子,既有深耕传统学科的专注者,也有跨界创新领域的探索者。他们在复旦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在主编、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牛新春看来,这是一本成人、成长、成才的故事集,也是一本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案例集。“对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以及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而言,这本书是一份难得的参考。”高教所青年副研究员、主持本书编撰日常工作的马莹说。


“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中,本科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成长为一个可以立足于社会、成就于社会的年青人?复旦又为她的本科生提供了怎样独特的成长机会?”“这是社会之问,而我们试图解答”,主编、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牛新春说。


优秀学生通过统一高考进入大学后,都会面临重新寻找自己的学习成长目标的难关,这个过程需要大学教育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复旦的优势在于,在功利化的大环境下能尊重和保护学生和教师自我驱动地追求卓越,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包容不同的优秀、不同的价值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和思想共鸣。”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陆一说,这正是本书体现的价值。


据了解,从构思到出版,《复旦本科生的故事》历时3年,先后近40位高教所的老师、研究生、毕业生参与。这本书概括性得出5个结论:学生的共同课题是主动性;目标是寻找这个世界和时代中自己的定位;通过向内求索,认识自我、磨炼自我;要与“大先生”、“好同窗”互动好;真正的成长要有探索和容错的空间。


不少受访者提到,进入大学后,逐渐在复旦提供的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中意识到,成绩并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自我评价标准,更要紧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可以说,这是第一本从学生成长视角系统总结复旦本科教育实践的书。同时,因为成书的基础是大规模本科生的访谈、学术理论的指导,这也就构成了对国内顶尖大学教育实践的第一次本土理论化的探索”,牛新春说。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附中的同学读”,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说。这本书有三个层面意义,“对现在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身边人、身边事,是正在经历的大学。对高中生,是未来的期待,是朦胧的未来的大学生活。对校友,则是有意义的回顾和升华。三种不同的认知恰恰贯通,真实、直观地呈现出来,共同探讨教育。”


“这本书的推荐阅读对象,包括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学生、在读的学生、老师以及社会上想了解大学的大众”,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雷说。


头图为《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一书。校方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