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面向全国招聘115名公务员”的网帖引起热议。有网友直呼:招100多人,有上万人报名,竞争过于“激烈”了,看来现在大家都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则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下,公务员持续招聘有“托底”的作用,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担当。
笔者以为,尽管公务员的持续招聘甚至扩招,是各地政府普遍采取的稳就业措施之一,但起到就业的“蓄水池”作用的根本还是在民营企业,在“促经济,稳就业”的当下,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对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眼下的就业压力,需要更加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从促进就业的宏观上来看,往往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市场化意识、公平竞争的机会越多,市场化资源配置的范围和效能越强,越有利于激活发展潜力,实现区域经济提升。所以,支持壮大民营经济,能从根本上扩大民营企业的数量,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民营企业数量467万户,哪怕一户企业新增1个就业机会,也是为稳定民生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支撑。
从微观上讲,民营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是主动拥抱变化、以创新求生存的关键主体。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创新费用支出为10272.3亿元,开展创新活动308824个。民营经济显示出融入新格局、拓展新领域、开拓新业态、激发新动能、创造新奇迹的旺盛生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动力源。
眼下,解决大学生、青年人就业是重中之重。应该看到,青年人就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可塑性强,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更多的偏好,这些恰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擅长之处。在这个时候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就是在稳岗拓岗,带动青年人就业。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外公布,其中对民营经济有新的定位和新的表述,即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新定位的提出,进一步提振了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
当然除了信心,还要逐渐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比如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再比如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包括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把意见的部署转化为具体、得力的举措,让民企和民营企业家愿意扩大经营,从而拉动就业,必须科学、高效的政策落地与执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