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与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制造业领域人才缺口2020年已达1900万人,2025年预计突破3000万人。这一局面,召唤着高校毕业生更新择业观、做出新选择。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高校在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培养上下大力气,也需要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符合其自身需求的成长平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
当前年轻人择业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追求灵活自由。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新业态带来了多样化就业选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就业人口达7.5亿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超过2亿人。新一代年轻人崇尚自由、渴望挑战、追求生活品质,与传统工厂流水线上时空固定的工作相比,灵活就业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选择,带来了弹性的可支配时间,也从工厂“抢走”了部分人才。
二是追求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年轻人的择业观也受到影响,公务员、事业编等再度成为热门选择。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打破大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了解岗位的作用和潜力,消除对于工作岗位的不准确认知,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提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
父母的观念、重文轻商的传统,以及部分存在的攀比、跟风心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了大学生的求职理念。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择业观,需要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发挥合力。
从家庭角度,应改变对“蓝领”的认知,让孩子意识到其不再是低收入群体的代名词,技能人才同样会受社会认可、尊崇。从学校角度来说,应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预期。
从企业角度来说,不仅应考虑如何使用人才,也要为人才成长创设条件。
从社会角度来说,要为校企合作助就业提供支撑。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