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以来,疾控队伍人员短缺问题再次凸显。据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执笔“关于加强我国疾控中心人力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建议”,呼吁改革疾控中心管理方式和收入分配机制,稳定疾控队伍,调动人员积极性。
疾控队伍人员流失,此言不虚。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不独多地疾控部门喊缺人,舆论场也频见“补齐疾控队伍短板不能再拖了”的呼声,代表委员也纷纷就此建言,比如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宁夏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戴秀英呼吁,尽快研究制定全面加强我国疾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薪酬保障落实相关政策,用好的政策把疾控专业人员留在基层。
疾控队伍人员为何流失?待遇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报道称,某省级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同样是高级职称,我的工资水平可能只是医院医生的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如果是科室主任那就更没有办法比了。”
如何解决疾控人员短缺现象?很多人提出的观点是,增编制,提待遇。这种建议有些道理,一旦施行或有立竿见影之效。待遇高了,又能端起稳稳的“铁饭碗”,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入彀”。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还应通过制度设计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以及通过厘清定位“塑造”地位。
两年多前,钟南山就公开表示,我们CDC(疾控中心)只是个技术部门,CDC的特殊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于疾控部门人员来说,他们追求与工作绩效相匹配的待遇,更希望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尊重。当他们的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彰显了价值,当他们的付出换来社会进步、成就民众福祉,他们一定更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他们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即便待遇再高他们也难有足够的获得感。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已于去年成立,备受关注的“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也于今年2月16日正式公布。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疾控改革,将责、权、利关系理顺了,“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有‘发言权与决策权’”。接下来,让改革措施贴地而行,真正赋予疾控人应有的权力,激发他们履职尽责的热情。
同时,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一旦待遇有了,权力大了,更应该恪尽职守,不负众望。如果只想着待遇而不履行责任,或者只想着把权力揽在手里,而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则背离改革初衷,也会透支部门的“存在感”。
“春天已到”,针对中国疾控改革,很多人欢欣鼓舞。期待改革进一步深入,让疾控人尽情拥抱“春天”,在履职尽责中获得职业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