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企业可忍不住了!
11月16日,网上曝出国美控股集团的一纸《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对企业内部多位“摸鱼”员工进行通报及处罚。除外包人员以外的10名员工,给予公司全员警告并行政处罚2分,外包人员清场处理。
这一消息迅速冲上热搜,随之而来的便是诸多争议:例如员工此举是否可以被通报批评、国美是否涉嫌利用监控侵犯员工隐私权……
纷扰声音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小的一则通告,却呈现出了职场人工作真实心态与企业严格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有若干问题值得法律界人士和职场人深思。
第一,就国美此起事件来说,公司真的涉嫌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吗?
在职场之中,在上班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俗称为“摸鱼”。而该份文件显示,在8月30日-9月3日期间,国美总部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
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胡一舟指出,员工在公共网络环境下的流量轨迹,就如同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轨迹,很难被定义为私密信息,但显然属于个人信息。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恰好可以对此事件进行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第13条指出,“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是有前款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情形的,不需取得个人同意”。其中的第二项就是“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
从通告中可以看出,国美控股集团内部有劳动规章制度明令禁止员工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也就是其提及的《员工行为规范及办公场所管理标准(2020)版》。同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美公布的是这些员工“在工作区域占用公司公共网络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且程度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换句话说,企业并没有监控员工利用自己流量上网的行为。作为企业耗费资源搭建的公共网络空间,可以将其视作为公司内部的公共区域,企业对内部公共区域实施管理并无不当,更不涉及侵犯个人隐私权。
第二,信息时代,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如何客观看待上班“摸鱼”?
上班“摸鱼”,其实在职场上并不少见。来自前程无忧的数据统计曾显示,有71.5%的受访者认为“摸鱼”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必须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是在短时间内“摸鱼”的。
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便捷,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愈发模糊,工作时间早已不局限在八小时内,下班后继续处理部分工作信息,和上班“摸鱼”一样,也是职场人的日常。
国美控股集团公关总监张川石也针对这一事件回应称,集团不提倡员工无效加班,鼓励员工劳逸结合,但被通报的员工存在“过度摸鱼划水”行为。有意思的是,经国美内部测算,使用800M流量可看视频约1小时,而被通报的员工使用流量均在10G以上。以此计算,最高的一位员工在5天内,仅腾讯视频就看了22.5G,相当于28个小时以上,平均每天也要5.6个小时。
这,到底是在上班?还是在看片?所以,从国美出手处罚的行为上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对内部员工的长期“摸鱼”行为已经是忍无可忍。
我们必须指出,首先,“摸鱼不等于混”。“摸鱼”可以是当代职场上一种“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但不能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进度,也不能对他人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这是大前提。要知道,员工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就要服从企业的合规管理。
其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一天8小时都必须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我们也不要把摸鱼行为当作理所应然,更不要觉得自己这是在占公司的便宜。应该抱着理性和平常心的态度来看待,劳逸结合,缓解压力,提高效率。从情理上来讲,职场中偶尔的放松无伤大雅,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对这些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员工上厕所、去冲泡咖啡、站立放松、短暂交流等,都不会予以干涉,但从国美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些员工的行为明显有些过了。
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容忍你偶尔的放松,但不会放纵你的忘乎所以,这对别的兢兢业业同事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如今企业大多团队作战,一个人偷懒,他的工作压力就转嫁到了其他同事身上。
第三,企业该如何完善管理程序、倾听职工申诉?
当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提醒企业,尽管从用工管理的角度,企业对涉事员工处理虽未明显不妥,但通报批评本身已经涉及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从合规性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处理程序。
比如,建立畅通的渠道,倾听职工申诉,工会可以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帮助。对于确有过错的员工,先警示教育,再通报批评,最后处罚扣分,乃至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让员工明确知道行为的过错性、企业对公共网络空间的监管措施,同时给予犯错者改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