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协议


劳动报用户注册协议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请您在决定成为劳动报(http://www.thepaper.cn,以下称“劳动报”或“劳动报”)的注册用户前仔细阅读以下协议,理解并同意后再进行注册。

本协议是用户与劳动报就注册、登录、使用劳动报等所涉及的事宜订立的协议。用户在使用前应当仔细阅读本协议,用户在向劳动报提出申请并正式入驻后即表示用户已完全充分理解、同意并自愿接受本协议所有内容。若用户对本协议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注册、登录或继续使用劳动报提供的全部服务。

劳动报保留自行决定在任何时候变更、修改、增加或删除本协议条款部分或全部内容的权利。用户有责任定期查看不时更新的本协议的内容。用户在更新的协议条款发布之后继续使用劳动报,即表示用户同意且接受该等更新。


一、定义


1.1 网络服务:指劳动报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及其不时发布的规则、规范提供的基于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的相关服务。

1.2 用户:指登录劳动报、直接或通过任何方式间接(如 RSS 源和站外 API引用等)使用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在劳动报上载、复制、发布、下载、转载等以各种形式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工会、图表、漫画等内容)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用户使用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应当接受本协议项下的全部条款并完成全部的注册程序。


二、账户注册和使用


2.1 用户应当使用真实、准确、合法、有效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注册账号并注意及时更新,以便劳动报在必要时与用户联系。

2.2 劳动报有权在核查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后再决定是否核准用户的注册申请。若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则可能无法完成注册。部分栏目或频道(包括但不限于问吧、问政、湃客等)用户需提交劳动报要求的其他补充资料方可完成注册。

2.3 用户设置的用户名称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劳动报相关规则、规范,否则劳动报可对用户的账户名进行暂停使用或作注销处理,并向相关主管机关报告。

2.4 用户理解并承诺,用户的用户名称、头像和签名等注册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没有冒用、违法关联名称、中央国家机关名称、地方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名称、社会公共机构名称、外国国家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境内外媒体名称、党和国家领导人、境外政要或社会名人姓名等,用户在账号注册过程中需遵守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内容。

2.5 用户同意并授权,劳动报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等信息,向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机构等可靠单位发起用户身份真实性、用户征信记录等情况的查询。

2.6 用户的用户账号及相应的密码由用户负责保管;用户应当对以其用户账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法律责任。如用户违反本协议内容或劳动报公示的任何规则、规范,劳动报有权对用户账号进行暂停使用、注销或停止提供服务等处理,由此导致的包括并不限于用户通讯中断、资料和内容等清空等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


三、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3.1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劳动报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劳动报保证不向其他任何公司、组织或个人披露单个用户的注册信息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劳动报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1) 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2) 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 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4) 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5) 为维护劳动报的合法权益。

3.2 用户理解,劳动报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劳动报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劳动报有权将用户的注册信息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3.3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同时为了维护/改进我们的产品/服务,在不透露单个用户隐私资料的前提下,劳动报有权对整个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上的利用。或将用户的相关信息(如浏览记录,广告展示记录等)共享给提供数据服务(包括网络广告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部分业务合作伙伴,用于广告分析及优化广告投放等用途。为用户考虑,劳动报目前仅与已签署严格数据安全保密协议的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共享。

3.4 用户在使用劳动报的过程中,亦保证不以搜集、复制、存储、传播等任何方式使用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用户应当自行承担。


四、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4.1 普通用户有权修改其账户中各项可修改信息,自行选择昵称和录入介绍性文字,自行决定是否提供非必填项的内容。部分栏目、频道等(包括但不限于问吧、问政、湃客等)有实名认证标注,则此部分用户的可修改信息部分受限。

4.2 用户须对在劳动报的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如用户注册信息虚假、不合法、不准确或无效给劳动报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用户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4.3 用户有义务保证用户密码和账号的安全并不得将其账号、密码转让或出借予他人使用,用户利用其密码和账号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由用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劳动报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用户发现账号遭到未授权的使用或发生其他任何安全问题,应立即修改账号密码并通知劳动报。如因黑客行为或用户的保管疏忽导致账号被非法使用,劳动报不承担任何责任。

4.4 用户不得冒充他人、利用他人的名义发布任何信息或恶意使用注册账号导致其他用户误认,否则劳动报有权立即停止用户账号的使用权限,用户应自行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4.5 用户应保证对在劳动报制作、复制、上载、发布、传播、转载的任何内容享有合法权益,若前述内容发生权利纠纷或侵犯了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需用户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4.6 用户应遵守法律法规、本协议的各项条款和劳动报的各项规则、规范,并正确、适当地使用、运营、管理用户账号,否则,劳动报有权视情况中止或终止对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4.7 用户的言行应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4.8 用户使用劳动报过程中所制作、复制、上传、发布、传播、转载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语音、图片、工会、图文、图表、漫画、网页链接等),不得逾越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不得发表含有下列信息的内容:

(1)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 对他人进行暴力恐吓、威胁,实施人肉搜索的;

(10) 未获得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传播该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的;

(11) 散布污言秽语,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

(12)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13) 未经劳动报的同意散布商业广告,或类似的商业招揽信息;

(14) 使用劳动报新网常用语言文字以外的其他语言文字评论的;

(15) 与所评论的信息毫无关系的;

(16) 所发表的信息毫无意义的,或刻意使用字符组合以逃避技术审核的;

(17)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8)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9) 含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信息。

有违上述内容者,劳动报有权不经用户同意,直接视情况采取预先警示、拒绝发布、修改、屏蔽、删除用户发布的信息或短期禁止、永久停止其账号使用权限等管理措施。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用户言论劳动报将保存在案、并在接受有关政府部门调查时如实报告。

4.9 为保证劳动报的正常运营及用户的良好体验,用户承诺并保证不利用劳动报制作、复制、上载、发布、传播、转载如下内容:(1) 虚假信息;

(2) 含有任何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庸俗淫秽的、有性或性暗示以及任何其他类似信息;

(3) 骚扰、垃圾广告;

(4) 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任何信息;

(5) 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的任何信息;

(6) 含有其他干扰劳动报正常运营的信息。

4.10 为确保劳动报和用户的利益,用户在使用本平台时,不得进行如下行为(该行为是指使用账户和劳动报所进行的任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注册登录、账号运营、管理及推广以及其他行为):

(1) 强制、诱导其他用户关注、点击链接页面或分享信息;

(2) 未经劳动报新闻书面许可使用插件、外挂或其他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劳动报;

(3) 利用劳动报及其用户账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4) 利用劳动报的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或移动网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

(5)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劳动报或其他用户合法权益、干扰劳动报正常运营或以劳动报的名义从事未经劳动报明示授权的行为。

4.11 用户承诺在未经劳动报同意的情况下不利用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进行销售或其他商业用途。若用户需对劳动报内容创作衍生作品或利用劳动报平台进行广告、推广等商业活动,用户须向劳动报另行提交书面申请,在符合劳动报规定条件并且得到劳动报同意后,用户方可对劳动报内容创作衍生品、通过劳动报进行广告、推广等商业活动,但用户应当自行为该类商业活动负法律责任,劳动报并无义务对用户的任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4.12 用户同意劳动报有权在提供网络服务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投放各种商业性广告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商业信息,并且用户同意接受劳动报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商品促销或其他相关商业信息。

4.13 劳动报内设有通往其他网站和网页的链接,但这些网站和网页并非由劳动报经营或控制,劳动报不对该些网站和网页内容承担责任。用户启动任何此类链接或网页和/或离开劳动报进入其他网站或网页,所有风险均由用户自行承担,劳动报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


五、劳动报的权利和义务


5.1 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的具体内容由劳动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例如新闻、工会、搜索、图片、论坛(BBS)、发表新闻评论等。用户理解,劳动报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用户使用劳动报的网络服务所需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或移动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为使用移动网而支付的手机费)均应由用户自行负担。

5.2 为保障用户和劳动报的利益,劳动报有权对用户注册时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并有权要求用户完善相关信息。但劳动报的审查仅是形式审查,劳动报不对用户提交的材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5.3 鉴于网络服务的特殊性,用户同意劳动报有权随时变更、暂停、限制、中断或终止部分或全部的网络服务。劳动报无需通知用户,也无需对任何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5.4 用户理解,劳动报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提供网络服务的平台(如互联网网站、移动网络等)或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或者维护,如因此类情况而造成收费网络服务在合理时间内的中断,劳动报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5.5 如用户违反法律法规、本协议任一条款的约定或劳动报规则、规范的规定的(包括但不限于提交虚假注册信息、发布违法信息等),劳动报有权要求用户改正或直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更改或删除用户发布内容、中断或终止向用户提供本协议项下的网络服务等),劳动报无需为此对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5.6 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服务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劳动报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从服务器上永久地删除用户的数据且无需向用户返还任何数据。

5.7 用户充分理解并同意: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可能包括劳动报针对个人或企业推出的信息发布或品牌推广服务,用户同意劳动报有权在劳动报以各种方式投放各种商业性广告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商业信息,并且用户同意接受劳动报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商品促销或其他相关商业信息。

5.8 用户同意在使用劳动报服务的过程中,劳动报有权基于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非商业性的调查研究。

5.9 劳动报在使用用户发表、上传的内容时,有权对内容中出现的商业信息或劳动报认为播出会有不利影响的信息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删减、打码等)。


六、知识产权


6.1 劳动报提供的所有网页内容、网页设计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排版方式、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网络服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我国相关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他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劳动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6.2 未经劳动报及/或相关权利人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复制、转载、下载、摘编、修改、链接、转帖、在非劳动报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直接、间接形式使用前述劳动报提供的所有网页内容、网页设计的所有内容。

6.3 用户在劳动报发表或上传到劳动报(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报问吧、问政、湃客等栏目;新闻评论、论坛及工会、文字、图片报料等)的任何原创内容,著作权归用户本人所有,用户可依法自行授权第三方使用。第三方拟获得合法授权的,应按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有关规定通知劳动报及著作权人并支付版权费用。第三方获得合法授权后,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应当在该等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原始链接以及“来源于劳动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字样。

6.4 为了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用户一经注册并在劳动报(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报问吧、问政、湃客等栏目;新闻评论、论坛及工会、文字、图片报料区等)上发布或上传的任何原创内容,即为同意授予劳动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限形式和载体地对前述用户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免费的、非独家的使用权和转授权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修改、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摄制、改编、汇编、整理、注释、出版(含结集出版)、翻译、信息网络传播、广播、表演、据以创作衍生作品及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著作财产权利,劳动报有权将该等用户原创内容用于劳动报各种形态的产品、作品、媒体和技术中,包括但不限于网站、各类计算机应用程序、电子报刊杂志、其他互联网产品、平面出版物等。用户授权其他第三方使用其发表在劳动报上的原创内容时不得损害或妨碍劳动报前述全部或部分权利的行使。

6.5 用户在劳动报发表、上传或提供的内容若非用户原创,用户应保证其已取得著作权人或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授权。

6.6 用户均应保证其在劳动报上发表、上传或向劳动报提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会、图片、文字等)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不存在任何虚假、具有误导性的内容,不侵犯任何其他第三方的权益,不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序良俗。劳动报有权但无义务对用户发表或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如果劳动报发现或者第三方主张用户发表或上传的内容涉嫌违法或侵权的,劳动报有权根据《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劳动报站的相关规范对侵权信息采取删除等处理方式,并有权追究用户的法律责任。给劳动报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

6.7 如果任何第三方侵犯了用户相关的权利或者未按照“知识产权条款”约定使用载于劳动报的内容的,用户同意授权劳动报或劳动报指定的代理人代表劳动报自身或用户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对该第三方提出警告、投诉、发起行政执法、单独提起诉讼、进行上诉或谈判和解,并且用户同意在劳动报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共同维权。

6.8 劳动报所转载、链接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6.9 劳动报对于用户所发布的内容仅代表用户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劳动报的立场和观点,用户作为内容的发表者或上传者,应自行对其发表或上传的内容引发的知识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纠纷、损失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应由用户自行负责妥善解决。劳动报不对此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6.10 用户确认向劳动报提供内容、素材前,已经明确知晓并认可劳动报的稿费计算方式及结算方式。

6.11 劳动报尊重用户署名权,在使用用户提交或上传的内容时,按照用户提交或上传内容时所提供的署名形式进行署名。若劳动报认为用户署名形式存在违反公序良俗或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劳动报可要求用户修改署名形式;若用户拒绝修改的,劳动报有权拒绝展现用户署名。


七、免责声明


7.1 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劳动报的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及一切后果将完全由用户本人承担,劳动报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7.2 劳动报无法保证其提供的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不保证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不保证网络服务不会中断。

7.3 劳动报不保证为方便用户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等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劳动报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劳动报不承担任何责任。

7.4 对于因不可抗力或劳动报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劳动报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7.5 用户因第三方如电信部门的通讯线路故障、技术问题、网络、电脑故障、系统不稳定性及类似原因而遭受的一切损失,劳动报不承担责任。

7.6 上述免责声明适用于任何非因劳动报过错导致的不履行、错误、疏忽、中断、删除、缺陷、操作或传输迟延、电脑病毒、通信线路故障、失窃或破坏或未经授权访问、篡改或使用

(无论是违约、侵权、过失或任何其他诉因) 而造成的任何损害、责任或伤害。

7.7 对于劳动报向用户提供的下列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缺陷本身及其引发的任何损失,劳动报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 劳动报向用户免费提供的各项网络服务;

(2) 劳动报向用户赠送的任何产品或者服务;

(3) 劳动报向收费网络服务用户附赠的各种产品或者服务。

7.8 劳动报保留在任何时候不经通知进行以下任何行为的权利:

(1) 基于任何原因,修改、中止或终止劳动报或其任何部分的运行或访问;

(2) 修改或变更劳动报或其任何部分及任何适用规则、规范或条款;

(3) 在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维护、错误纠正或其他变更所必须时,中断劳动报或其任何部分的运行。


八、法律责任


8.1 用户理解并认可,劳动报为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在使用劳动报时,请用户自行对内容加以判断,并承担因使用内容而引起的所有风险。用户须为自己注册账户下的一切行为负责,包括用户所发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有效性,以及承担因账号使用、运营、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劳动报无法且不会对因用户的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如果用户发现任何人违反本协议规定或以其他不当的方式使用劳动报服务,请立即举报或投诉,劳动报将依法进行处理。

8.2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劳动报将依法律规定及上述规则等加以合理判断进行处理,对违法违规的任何人士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并依据法律法规保存有关信息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等。 8.3 若用户上传、发布的内容或其他在劳动报上从事的行为侵害他人利益并引发第三方的任何索赔、要求或赔偿的,需由用户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若因此给劳动报或第三方造成任何损失,用户应负责赔偿并使之免受损害,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和解费用、罚款或生效法律文书中规定的损害赔偿金额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支出费用。

8.4 若劳动报发现有用户不当使用用户账号或有用户账号被他人举报投诉时,劳动报有权不经通知随时删除相关内容,并视用户行为情节对违规账号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删除部分或全部订阅用户、限制或禁止使用全部或部分功能、账号封禁甚至注销,并有权视具体情况而公告处理结果。

8.5 如因劳动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用户造成损失,劳动报同意对由此造成的用户直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劳动报对用户使用网络服务所产生的任何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


九、协议的修改


9.1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更,或者因劳动报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劳动报有权随时修改本协议的任何条款,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劳动报将会直接在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劳动报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劳动报也可自行决定通过其他适当方式向用户提示修改内容。

9.2 用户应当及时定期、及时查看更新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同意劳动报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停止使用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如果用户继续使用劳动报提供的网络服务,则视为用户接受劳动报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


十、通知送达


10.1 本协议项下劳动报对于用户所有的通知均可通过网页公告、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常规的信件传送等方式进行;劳动报发出该等通知之日视为已送达收件人之日。

10.2 用户对于劳动报的通知应当通过劳动报对外正式公布的通信地址、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联系信息进行送达。


十一、法律管辖


11.1 本协议的成立、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都适用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院管辖。

11.2 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量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应向劳动报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规定


12.1 用户和劳动报均是独立的主体,在任何情况下本协议不构成双方之间的代理、合伙、合营或雇佣关系。

12.2 劳动报针对全部网络服务的使用和/或某些特定网络服务的使用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网页公告、电子邮件、短信提醒等)作出的任何声明、通知、警示等内容以及劳动报公布的任何规则、规范均为本协议的一部分,用户如使用该等劳动报的网络服务,视为用户同意该等声明、通知、警示、规则、规范的内容。

12.3 本协议构成双方对本协议之约定事项及其他有关事宜的完整协议,除本协议规定的之外,未赋予本协议各方其他权利。

12.4 本协议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部分无效或不可执行,其余条款仍有效,对本协议各方具有约束力。

12.5 劳动报郑重提醒用户注意本协议中免除劳动报责任和限制用户权利的条款,请用户仔细阅读,自主考虑风险。

12.6 本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在解释本协议时应被忽略。

12.7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归劳动报所有。

我已阅读并同意相关协议

“拒绝弄脏手”,韩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蓝领工人全靠进口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21-04-20 10:16

摘要: 而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业厂家担心自己开出的薪水不够高,下一秒,别的厂家会抢走刚招来的工人。

说起韩国首尔的鹭粱津,中国吃货联想到的是味蕾享受——帝王蟹、三文鱼等生猛的海鲜和物美价廉的“杯饭”。但对韩国青年来说,鹭粱津却是他们端起“铁饭碗”前的最后一站:公务员考试补习班聚集地。


毕业生们在离补习班不远处租下gositel(专指一间只能容纳一张床、一张桌的小房),穿着居家服,趿拉着拖鞋,争分夺秒地备考着公务员岗位。


许多韩国青年冲出大学校门后,或是埋头加入公务员等“铁饭碗”考试的大军,或是为挤进三星而备考GSAT (入职三星的选拔考试)。正如前《经济学人》通讯员杰弗里·凯恩(Geoffrey Cain)所言,“在韩国,总会有考试。它永不结束,直到你有份轻松工作为止。”


而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业厂家担心自己开出的薪水不够高,下一秒,别的厂家会抢走刚招来的工人。


据韩国统计厅4月14日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韩国就业人口同比增加31.4万人,达到2692万人。但是,申领失业金人数近76万,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为121.5万人,失业率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为4.3%。


就业和失业人口同升这样的数据“奇观”背后,有受益于疫情影响变小,人们开始重返职场的经济复苏意味。还隐藏着韩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这些 “失业大军”主要由受教育水平高的年轻人构成。


“创造公务员”


韩国统计局数据展示,今年2月,韩国总体失业率3.9%,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青年失业率达到10%,环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路透社给出的数据则十分惊人——今年1月份15-29岁韩国年轻人失业率补充指标达27.2%。


当年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日本同期总体失业率从一月到二月都维持在2.9%,青年失业率为4.9%,失业率环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德国同期总体失业率为4.5%,虽然高于韩国,但青年失业率也仅为6.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韩国总统文在寅与2017年上台时,曾提出用五年时间创造81万个公务员岗位,使得每年公务员新岗位增长超过60%。


然而,一系列举措似乎无济于事,韩国白领职位一直稀缺。2017年韩国青年失业率为10.2%,2018年达到10.41%,2019年继续上升到10.97%。根据经合组织数据,至少从2001年起,韩国青年失业率就一直在8.5-11%上下徘徊。


年轻人只能扎堆抢铁饭碗职位,全天候备考,加入本已十分庞大的NEET族(not in Employmen, education or training是指既没参加工作,也没继续升学或接受培训的群体)。


白领岗位的僧多粥少,让许多拥有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的人群都趋之若鹜,加入了争抢公务员铁饭碗的行列。备考的大多数人在财务上需要父母援助:至少整整一年,每天18小时的备考学习,显然让他们无法工作以维持生计。


《亚太社会工作与发展》杂志2017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自 2009以来, 韩国青年 NEET族比例维持在的青年人口的20%左右,即每5个青年人中就有一个尼特族。


“血战“鹭梁津,做个三星人


为了一份铁饭碗,从黎明到黄昏,窝在窄小逼仄的gositel中,韩国考生们几乎不离开桌子。


从早上六七点开始,他们就已经静坐在凳子上,复习诸如韩国史和公共管理等考试科目。随后出门去上应试“名师”们的课程,或者打开电脑上“网课”。


临近饭点,街上的游客很容易认出这些考生:戴眼镜,穿拖鞋、运动裤,怎么省时怎么来。舌尖上的诱惑弥漫了鹭梁津大大小小的街道,但这些考生一般只会在街边摊位点一份 “杯饭”或越南河粉pho,每份一般低于20元人民币。


周围超市最畅销的商品,都是能提神的,例如咖啡、含高丽参的功能饮料等。


狼吞虎咽完,考生们趿拉着鞋,回到自己的gositel,继续埋头苦读。有韩媒报道,备考考生们每天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很少超过6小时,剩下的18小时都在学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提到鹭梁津,一名29岁的公务员声称,“它是个晦暗的地方”。这名韩国公务员备考了四年,失败了17次才考上,摆脱失业状态。


NEET族中除了“考公”人群,还有“三星预备役”。在韩国全境,除了公务员,最好的出路就是迈进三星门,做个三星人。再不济,也得做个LG、现代人。


据NPR报道,韩国青年为了备考诸如GSAT等大企业的入职考试,日均花费15小时学习,略比公务员备考短一场电影的时间。但是这些GSAT考生们可没时间用来看电影,他们要背的东西太多了。考生林赫珠(Lim Hyuk-ju )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也想知道,为GSAT死记硬背答案是否就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她想成为一名会计师,但父母为她设计好了职业道路:学习数月或数年,通过考试,成为“三星人”或者别的韩国大厂员工。


《三星崛起》作者杰弗里·凯恩曾长居韩国,谈到诸如三星的GSAT考试等问题时,他表示: “韩国的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三星人’。这可以带来稳定,声誉和金钱。如果你是个三星男人,你可以找到间好公寓或妻子。”


一份稳定工作,一间大房子,一个完美家庭,乍一听就像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梦“。只不过实现“美国梦“不包括小单间里昏天暗地地备考。


要实现“三星梦“,通过GSAT考试几乎是普通人唯一的途径。


“(考试)这确实可以追溯到儒家的理想……尤其在韩国,公司不仅使用它来招募最优秀,最聪明的人,而且还破坏了考生的自我,将他们组成一个团队。(GSAT)这项考试的作用,实际上是标准化员工经历的第一步。考试是为了让他们适应……像个公务员一样。”


无论是当公务员,抑或是跨入大公司后当个像公务员的职员,都是“毕业即失业”背景下的最优解决方案。


被大公司拒绝的年轻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到海外了。


“经济难民”


为缓解青年就业问题,韩国政府除了扩张公务员队伍,还为待业青年提供了K-move项目。K-move旨在为外语熟练、文化层次较高的34岁以下韩国人匹配海外岗位。


输出地就包括失业率创了新低的邻国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


根据路透社报道,曹敏京(Cho Min-kyong)就是K-move的受益者之一。持有韩国顶级大学工科学位的她,毕业时曾给现代等公司发出了10份工作申请,然而没有一家公司里录取她。“不是我不够好。只是像我这样的求职者太多了,这就是每个人都失败的原因” ,曹敏京说。


一筹莫展中,25岁的曹敏京等来了K-move的好消息。随后她移居日本,成为了Nissan(日产)的汽车座椅工程师。“韩国之外有更多机会。” 曹敏京评价道。


日本门户网站大篇幅报道了K-move项目即将为日本岗位输送部分的韩国青年的消息。有日本网民甚至称,K-move参与者为韩国“经济难民”。有人疑惑称“(韩国的)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要比日本快吗?”,也有人提出“尽管出生率正加速下降,但(韩国的)中产阶级逃到海外,是一件危险的事。”


亚洲开发银行学院副院长金楚珠认为:“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相反,当务之急要防止这些人陷入贫困。”


就算韩国政府不介意人才外流。通过K-move外流的高学历青年里,并非所有人都如曹敏京那般幸运。28岁的K-move参与者李在英就只得到了在美国德州的万豪酒店做厨师的工作。


仅仅工作了一年,她就回到了韩国。她无奈地表示:“这只是在我的简历中增加了一行,仅此而已。”


像李在英一样在国内找不到工作,又不满在海外当蓝领的青年,通常最后会选择回到韩国,加入失业大军,再次成为韩国政府的烫手山芋。


蓝领要靠外国劳工


当韩国青年为了份稳定的白领岗位挤破头,过五关斩六将参加各种考试时,很多蓝领职位却无年轻人问津。


制造业企业们为招聘并且留住自己的工人伤透了脑筋。无奈之下,很多企业只能选择招聘外籍工人。


在首尔西南角的安山(Ansan),林彩旭(Lim Chae-wook)管理着一家加工工厂。厂里的焊接机旁,来自菲律宾,越南和中国的几十名工人在默默工作。


据路透社报道,林彩旭却抱怨厂里的本地工人严重短缺,“大学生大多数都拒绝‘弄脏自己的手’。”他补充道,“当地人根本不想要这种工作,他们认为这有辱人格。所以我们被迫雇用了很多外国工人。”


在韩国光州的西南角,起亚的供应商现代高科(Hyundai Hitech)CEO金永固(Kong Yong-gu)表示,他们为外国劳工“包了食宿等费用”,薪酬待遇相当不错。他的70名员工中,有13名是印度尼西亚籍的。


占了劳动力大比重的大学生都盯着铁饭碗,没有足够的本地劳动力愿意填补空缺。即便雇佣外国劳工的成本更高,像现代高科这样的企业也别无选择。


截至2019年7月份,持有韩国工签的107万外国人中,有48.6%在韩国在从事无复杂技能的简单工作。


就算这些韩国企业用更高的成本招到了外国劳工,它们也无法掉以轻心——如果提供的薪酬待遇不够优厚,别的厂家随时可能抢走这些外国劳工。


劳动力市场装不下


正如星展银行(DBS Bank)的经济学家马铁英(音译)曾说过的,“青年人失业率高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构问题”。


“结构性“失业,与韩国政府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有莫大关系。政府对知识类教育过度倾斜,忽略了职业教育与培训。


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年龄24至35岁的韩国人中,有70%的人已经完成了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年轻人受教育比例为全世界最高。


韩国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员Ban Ga-woon提到,政府要为这种教育“偏科“付出代价,“大量的人只想要少量的顶尖工作。”


此外,韩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制造业需要更多的人;而本该吸收大量白领的服务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企业留存率很低。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2015年5月的报道,59%的韩国初创企业在三年后倒闭, 只有41%的初创企业能留存三年以上;而在以色列和美国,则有超过55%的初创企业能至少正常运营三年。约75%的韩国初创企业在五年内倒闭,92%的企业在十年内倒闭。


8%能经营超过10年的企业中,前十大财阀占据韩国公司总市值的一半。2015年,排名前5的财阀销售收入占韩国GDP的58%。


年轻人如果没能成为公务员,三星人或者LG人,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伴随公司倒闭而失业。


但是,大财阀公司能提供的岗位毕竟有限。


据韩国统计局数据,韩国只有约13%的劳动力受雇于规模超过250名员工的公司。


韩国雇主联合会(KEF)的数据显示,韩国大企业的每100名申请人中只有不到3名被录用。中小型企业中,每100名中大约有17名被录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韩国工商会研究部负责人李京生指出,“大公司能创造的就业机会是有上限的。大企业应该帮扶下与它们合作的中小企业。” 而财阀游说团体韩国工业联合会的发言人拒绝对财阀在就业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作出回应。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年,韩国GDP增长率9.9%。2000年,9.1%。2010年,6.8%。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2019年,疫情未曾影响韩国时,韩国GDP增长率只剩2%了,在总体失业率才3.84%的情况下,韩国青年失业率已逼近11%。私营企业的扩张速度追赶不及每年从高等学校出来的毕业生的速度。大学毕业后,为了份体面工作,韩国青年发现自己面临着两难选择:参与竞争更剧烈的考试,抑或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广东就业市场新景:制衣厂老板排队...

大爆发!订单猛增,企业急招人!新...

工作变革⑤|非正规就业工人也应该...

APP
申工社
劳动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