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人间当bot”的话题下出现了各种各样脑洞大开的bot。例如,从2022年入驻某社交平台以来,“椅子bot”账号的运营者已经分享了上千把来自世界各地且形态各异的椅子。据了解,之所以有分享椅子的想法,是因为她在备考期间发现,陪伴自己最久的是桌椅,因而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感受:“原来椅子才是‘环抱我最久的冷生命’。”
“more than chairs,一处流动、无序的公共场域。”在“椅子bot”的主页,运营者从椅子这件物品的视角出发号召大家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趣事,并作为一个树洞接受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的投稿,和大家一同分享有关椅子的新鲜见闻。其实像这样分享故事的账号还有很多,它们被统称为“bot文学”。
年轻人利用bot文学,看公园的长椅、看天空的云朵、看生锈的铁门……在此过程中,让情绪伸个懒腰,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何谓bot?
所谓bot,最直白的解释就是“robot”的简称。最初的bot起源于推特上的一些自动化应用程序,比如自动推送天气、交通等信息,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回复。
和它不同的是,我们身边的bot账号大部分都是由真人控制、手动发布内容的。国内较早开始做bot账号的,要属微博账号“古城钟楼”,它会在一天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中,分别定时发送一条“铛~铛~铛……”的敲钟消息,从而打造出“机器人”的感觉,反而营造了一种疏离但有趣的氛围,引来一批年轻人围观、讨论。
在每一条消息下方的评论区,大家都汇聚于此畅所欲言。有人借这个钟声,祝自己生日快乐;也有人为家人祈福,希望一切顺顺利利;更有人把这里当作树洞,将生活工作中的委屈一吐为快……很多网友不满足于单向外界发出信息,于是越来越多的bot账号逐渐发展为了主题树洞,吸引网友投稿,并集结了一批特定文化爱好者。
“王小波是中国最早的程序员之一,没错,就是那个大家熟悉的作家王小波。”这是“冷知识bot”在近期发表的一条消息。顾名思义,该账号旨在分享一些有趣的来自各个领域的冷知识,而且鼓励大家在评论区一同探讨;而“千禧bot”,用各种21世纪初的影像来勾起人们的回忆……
“Bot文学”何以流行?
在当代社会,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试图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个放松、愉悦的场所,而且大家也不想在此浪费过多的沟通成本,只想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快乐。
而众多bot账号则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这些账号带着“机器人”的属性,自动去除了真人的目的性,让人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无论是一本正经搞笑的机器人类账号还是提供知识点的树洞类账号,都成为了年轻人放心交谈的场所,因此也逐渐流行了起来。
“谢谢小伯,看到小狗的笑容,我一天的疲惫都散去了!”一位网友在“伯恩山bot”发布的有关伯恩山犬的图片下如此感谢道。像这样的账号还有很多,例如“小狗文学bot”,也以小狗的视角诠释动物和人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爱与温暖。
“如果有时间的话,停下来,抬头看看。”这是“云彩收集者”的愿望,她乐此不疲地收集着各种各样的云彩,让20多万人成功加入看云的队伍。据介绍,有一条关于悬球状云和弧状积雨云的科普信息,来自中国首位职业风暴摄影师,他已经在国内追逐并且拍摄风暴4个夏天了。因为一次与冰雹受灾牧民的交流,他决定用影像科普气象:“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防御极端天气。”
而在过去收到的投稿中,云彩收集者也碰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位在冰岛工作的朋友说,正是冰岛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他学会了“看云识天气”。“正是因为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用影像科普气象这件事变得更加有意义了。”云彩收集者说。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有更多bot文学等你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