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米、磨粉、蒸米、制作……随着机器搅拌打揉,一条条年糕被运往传输带上切割成型,这就是现代流水线生产年糕的过程。虽然市场上的年糕大多都被机器制作“取而代之”,但软糯弹牙的手打年糕仍然藏在村子里手艺人的大石臼里。
“新年到,打年糕,吃了年糕年年高……”但凡在江南地区长大的人,童年记忆里多少都有年糕的影子。抡起木锤,闻着米香,一锤一锤“打”年糕,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厨房里那一大缸用清水浸着的年糕,则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寻找这份年味,笔者作了一番探寻。
“打”出来的年味
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高爷爷和他的妻子就开始打年糕,一直要持续到过年。夫妻俩手工打年糕已有30几年,高爷爷说,打年糕补贴家用倒是其次,他就是想带大家找找过年的感觉。“手工做出来的年糕可比机器做的好吃多了!”高爷爷对自己的传统手艺很有信心。
每次打年糕,凌晨3点就得起来准备。手工磨米(粳米和糯米)、柴火蒸粉、搡捣米粉团、切年糕块、晾凉……所有程序亲力亲为,为的只是那份“打”出来的年味。
蒸粉必须用柴火,越旺越好。“火烧得越旺,米粉熟得快、蒸得透,做的年糕更软糯,保存时间也更长。” 高爷爷介绍。一个木质蒸笼在盛着清水的大铁锅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半个小时后,米粉八九分熟,空气里瞬间米香四溢。
蒸好的米粉了要立马倒入石臼,一定要在米粉还很烫的时候搡捣,如果冷了,做出了的年糕就不好吃了。所谓“搡”,有点像捣药,只不过工具要大许多——大木锤。用力捶打十几斤刚蒸好的米粉团,是打年糕过程中最累人的环节,也是门技术活:打糕师傅需要把锤子举过头顶,全力砸向石臼中的米团,姿势准、力道足,打出的年糕口感才筋道。“主要靠腰力,不掌握窍门的话打个10下就嫌累了。”高爷爷说,打年糕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抡锤,另一人需要不断翻叠米团,即“一搡一翻”。
巨大的米粉团经过四五十下的捶打之后温润软黏,只需一根细绳就可以切断。用双手把一团的粉拉成一个长条的形状,一根细绳两头合拢一拉直,就切成了一块块小长方形,此时的年糕最是软糯、弹牙又鲜甜。
将热气腾腾的年糕放在院子里准备好的门板上,一块一块摆放整齐,自然晾凉。晾好的年糕,储藏在水里,可以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
“小”年糕的“百”种吃法
不论是切片切条,还是做甜做咸,亦或是蒸煮炒炸,手打年糕就像一张白纸,任人打扮出百般滋味。
烤菜年糕
烤菜年糕,“烤”实为红烧。新鲜大头菜经酱油、盐、糖下重手调味,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菜叶充分吸收了浓郁的汤汁,变得鲜咸。烤菜口味极重,又被大块的年糕轻松化解,一口咬下,这滋味,才是正经老底子的味道。
梭子蟹炒年糕
年糕在热油中煎得滋滋作响,表皮变得微黄酥脆,形成薄壳。取出备用后,爆炒葱姜,倒进螃蟹。蟹壳在高温下逐渐蜕变成猩红色,加生抽、老抽、糖、盐、料酒,加年糕,再加淀粉勾芡……梭子蟹肉质玉白爽嫩,蟹黄晶红油润,搭配弹牙的年糕,裹住蟹肉的鲜甜味,味觉层次分明而细腻。
雪菜年糕汤
过年时瓮里的“雪里蕻”已腌透,微微泛着黄。有了雪菜“酸汪汪”的调味,一口年糕汤喝下去,既落胃又欲罢不能,口中再滑入几条肉丝和笋丝,算得上汤年糕里的至味。
年糕干
年糕还可以被制成零食,年糕干也是炒出来的,用沙子炒的更香,盐炒的略带咸味,味道更好。和我们平时见到粘软的年糕不同,酥脆的年糕干,松脆化口,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