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增加110元,增幅约为4.4%。
6月23日,沪上劳动法专家周斌告诉记者,上海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实施28年来,除2009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的因疫情影响,对最低工资未做调整之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每年一次的上调,还曾有一年涨过两次,保持着全国最高水平,这一成果得益于上海市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
资料显示,1993年时,上海在国内各大城市中率先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当年根据职工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员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等综合因素,规定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10元。此后至今,最低工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划出了一根不断上升的曲线。与1993年相比,28年来,上海市最低工资已经出现了超出12倍的涨幅。
周斌指出,上海屡屡调整职工最低工资,既是现实的需要,也使低收入群体分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职工的收支水平不可能一成不变,最低工资标准必须相应地“水涨船高”。
对职工来说,最低工资意味着维持基本生活及温饱的最低保障线,其首要意义在于保证每一名劳动者在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能获取一定额度以上的劳动工资。记者从职介部门了解到,当前上海仍有一批岗位开出的是最低工资左右的水平,通常聚焦在保洁、物业、保安等,以及一些公益性岗位。因此,每一次最低工资的调整,对这些劳动者来说,都是直接受益者。
但政策调整实际受益人群,远不止这些低收入劳动者。不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伴随着最低工资的调整,企业包括基层在内诸多岗位的招聘薪资幅度都会出现相应上涨,“虽然这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员工待遇好了,积极性也会提高,招揽人才也更容易。”
除此之外,最低工资上涨还会影响到不少人。例如,当前存在着不少“底薪+提成”来获得收入的劳动者,最为典型的就是销售等,他们全年收入或许很高,但个别月份也可能很低。因此,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也成为了他们业绩困难时的一种保障。
周斌还指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还使得众多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发生变化。因为按照规定,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对于不少加班量较大的劳动者来说,其收入也会出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