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白领里“卧虎藏龙”,老人孩子各自绽放!2025年首场上海市民美育展演美美与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5-01-05 15:36

摘要: 走进夜校的初衷有千千万,但共同的缘由是市民美育项目为大家发展和延续自己的热爱找到了一个承载平台。

吉他弹唱《平凡之路》、古琴演奏《琴茶合鸣》、舞蹈跳起《梦回江宁》、昆曲倾诉《游园惊梦》……1月5日下午,2025年首场上海市民美育展演在市群艺馆星舞台举行,来自全市16个区,包括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周末美育课堂、上海老年艺术大学在内的美育品牌项目的20余个优秀学员团队及特色美育团队第一次整齐亮相,通过唱、弹、戏、舞四个艺术门类的20个节目,展示了过去一年里上海推进“社会大美育”计划结出的累累硕果。


传统文化节目过半

职场白领里“卧虎藏龙”


上手持三弦,下手弹琵琶,一曲《梅竹》登场,来自普陀区文化馆夜校评弹班的学员李运臻刚一亮嗓就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在他身旁与之对唱的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陈佳卫更是满脸欣慰。


小小夜校如何将百年曲艺带入千家万户?李运臻最有发言权。就职于IT外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跟着喜欢评弹的外公长大,李运臻自然而然也被“熏”成了票友。


上海市民美育展演现场,多个传统文化节目惊喜亮相。主办方供图


“夜校火了后我惊喜地发现有评弹班,就毫不犹豫地抢了这门课。”至今已经五刷的他,前几次都是在上海评弹团的乡音书苑学习,今年家门口的普陀也开了班,李运臻的上课动力更足了。已是资深票友的他感叹自学评弹非常难,“好在夜校老师都是专业演员,甚至是名家名角,这样高质量的课程让学员不只是会听,还能教给我们唱的更多技艺,比如咬字、气息、转腔、归韵等,获益匪浅。”


据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介绍,此次展演,传统文化节目过半,并且学员年龄都非常年轻。他们中有的人因为看了某部古装电视剧开始学习竹笛,有人因为看到琵琶大师方锦龙在国外街头的快闪开始“追星”之旅,有的人迎着围炉煮茶的热潮报了芳香品饮传习课,“走进夜校的初衷有千千万,但共同的缘由是市民美育项目为大家发展和延续自己的热爱找到了一个承载平台。”


比如当天身着汉服登台演奏《沧海一声笑》的女子古筝乐团,平均年龄只有20岁,因为对中华民乐的热爱,她们每周相聚在虹口区欧阳文化活动中心的夜校教学点以琴会友,也在古韵筝鸣中点亮了各自的精神生活,为梦想续航。


不断完善机制

老人孩子共享艺术之美


不仅白领职工,上海的“美育课堂”面向全年龄段开放,从稚气未脱的儿童到银发入鬓的老人都在这里收获了成长和蜕变。此次展演上,市群艺馆老年艺术大学时装班带来的《炫之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表演者是平均年龄58岁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阿姨们,她们身着时装登台自信又美丽,传递了对生活的热气与追求。


2025年上海市民美育展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她们之后,11个身着白衬衫、牛仔裤的孩子接力亮相,一曲嘻哈风格的《舞动童年》活力四射,同样赢得了满堂彩。他们是来自周末美育课堂街舞HipHop班的小小学员,从三年级到七年级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们从一个个害羞内敛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大方自信了,舞蹈激发了创造力,教会他们团队精神。”老师陈禹讳说。


此外,由各区培育的优秀特色美育项目团队也带着各自的节目登上了展演舞台。与夜校、周末美育课堂和老年大学的培训班不同的是,他们并非零基础起步,而是一些有基础的优秀艺术爱好者长期参与、不断提升的成果。


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透露,上海有些区已经形成完善机制,比如静安区文化馆的白领越剧公益班,新学员可以经过多期学习,考核后进入静安区文化馆青年越剧团成为特色团队的一员。“如今在市民艺术大展、‘我心中的敦煌’全球绘画作品征集150幅入选作品中,也都有出自我们夜校学员之手的作品。”在徐皓看来,申城美育已经完成了从观众到学员、群文演员再到专业观众的闭环。


头图为优秀学员们在上海市民美育展演现场打卡拍照。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博发布2025年20个特别展览...

上海出品舞剧《雷雨》全国巡演蓄势...

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诞辰130周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