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亮相中华艺术宫!多部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12-31 18:51

摘要: 五大板块讲述“五大现象”,再现吴昌硕与上海的良缘佳话。

为纪念一代巨擘吴昌硕诞辰180周年,12月31日起,中华艺术宫盛大推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近180件精品力作、逾1500平米展示面积,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辉煌15年,堪称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


吴昌硕多部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底色,齐集吴昌硕精彩力作和翔实的文献史料。展览以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具有编年史意义的1912年作为开端,在逾1500平米的展示空间中汇集吴昌硕本人的诗书画印等精品140余件,鲜明地反映了其“由金石入书画”的金石笔意、“破古法”而“出己意”的开拓气度、高古质朴的艺术追求。


本次大展作品不仅体量规模近年罕见,更不乏鲜少外借展出、难得“合体”展出的珍贵作品。例如,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藏吴昌硕临原始石鼓文《临石鼓全形十条屏》鲜少外借,非常吸睛;两方来自不同藏家的《美意延年》印章也将在本次展览中首度“合体”展出;而吴昌硕与任伯年、王一亭合作跨度长达21年最终成画的《缶翁行看子》更是本次必看珍品之一。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现场,观众在欣赏《浦东芍药图》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此外,《四时花卉条屏》以四季代表花卉牡丹、芭蕉、秋菊、腊梅入画,冷暖调子对比强烈,既独立成作,又相得益彰,颇具意趣。吴昌硕是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他偶然涉笔的山水画更是件件精品,稀缺山水题材《山水图》也在展出之列,纵笔驰骋,洒脱非凡。



观众观赏“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中的画作。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吴昌硕的篆刻精品在本次大展中得以集中呈现,超50件精品涵盖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篆刻作品,堪称展览另一大亮点。其中包括代表吴昌硕早年初涉印坛探索摹仿的《“武陵人”印》,舒展清丽的线条与其后期印风形成鲜明对比;朱文印“明月前身”则是缶翁66岁时怀念原配夫人所刻,表达了终生不渝的爱情;“缶翁”印则是吴昌硕74岁之作,书写意味浓厚。此外,展览还带来吴昌硕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



观众观赏“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中的书法画作。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再现吴昌硕与上海的良缘佳话


本次展览不仅在展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堪称难得一见,策展团队也通过五大展览板块的详实叙事,向观众进一步展现了近代上海工商业现代化城市的转型过程中,艺术功能的重要转变,呈现以吴昌硕为核心的重要文化“五大现象”:即代表吴昌硕从艺术大师成为一代海派书画领袖的“1912现象”、来到上海后实现暮年变法的“金石精神现象”、入住吉庆里成为培养艺术大师团队摇篮的“吉庆里现象”、“润格经济现象”、以及以吴昌硕为艺界领袖的“家国情怀现象”。


这些贯穿展览始终的“现象”,不仅是吴昌硕个人身份的嬗变,更是他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相互成就发展的一段佳话。大展学术总策划王琪森表示:“一个人与一座城,是上海成就了吴昌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展学术主持陈翔则表示:“回顾吴昌硕为海派大文化圈的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和高迈建树,为我们在新时代下形成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态,促进和推动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创新启发。”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告诉记者,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近年来持续深耕展览品牌“何谓海派”系列,通过全面梳理回顾海派艺术发展成果,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海派文化内涵。“本次重磅推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年艺术大展”,正是希望继续为观众展开一幅海上艺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延绵不绝的城市文脉。”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将开放至2025年3月31日。


头图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现场。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摄 像:颜筱依,唐一泓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个基金”拨动源头活水,大数据...

2025年东方卫视多个栏目将全面...

这些暖心故事传递城市温度,上海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