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下午,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发布仪式暨交流会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我市20家企业、20位企业人物分别入选“上海文化企业十强”“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年度人物”“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交流会现场,文广演艺、西嘻影业、得物集团、莉莉丝游戏、帆书APP和混知等六家入选企业代表交流发言,分享企业和个人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并对上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主办方供图
申报企业数量由上届的95家增至130多家
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推选,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第一财经、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共同主办,旨在引导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发掘一批潜力创新企业、鼓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
本届推选共收到185份申报表,涉及出版发行印刷、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演艺娱乐、艺术品、动漫游戏电竞、互联网文化平台、数字化体验与应用、文化旅游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与上届相比,四个推选类别的申报总数增长40%,申报企业数量由上届的95家增至130多家。
在本次申报中,影视制作发行放映类别的申报数量达30份,占申报总数的16%。新型文化业态企业作为新生力量不断脱颖而出,动漫游戏电竞、互联网文化平台、数字化体验与应用领域的企业申报数达71份,申报数量均大幅超过往年,占申报总数的40%,其中不乏全新的场景应用类型,如出版业数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元宇宙产业链等。
据统计,本届入选企业营收体量大、综合实力强,普遍在行业中具备引领地位。入选十强的企业,2023年度合计营业收入达1188亿元。
图为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主办方供图
申报企业在发展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近年来,上海文化企业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统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文商旅体展联动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方面,申报企业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多层级的优质文化产品和优质服务,不断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上海兴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城中之城》、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均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在“促进文商旅体展联动发展”方面,申报企业基于自身优势拓展业务板块,开发跨界创新项目,激活文化消费动能。如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演艺项目一站式服务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融合“赛车文化”“潮流音乐”,打造自主IP音乐节。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申报企业以对外文化贸易为纽带,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如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网络文学出海代表企业,以故事连接世界,推动一大批好故事走出国门。
在“积极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申报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十强”“十佳”的入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员工关怀,实施公益项目,关注和响应社会热点需求。
图为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年度人物”。主办方供图
图为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主办方供图
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收总额约9643亿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9642.84亿元,全市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截至2024年11月底,上海共有27部作品获38个国家级奖项,38部(折)舞台艺术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重要创演片单。电影《长安三万里》、电视剧《繁花》、杂技剧《天山雪》、网络文艺《中国奇谭》等7个门类11部作品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26部“上海出品”影视剧(11部电视剧、15部网络剧)在央视及五大头部卫视、四大视频平台播出。《天下国家道理》等4种图书入选中宣部年度“中国好书”,7种选题入选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位居全国地方第一。
目前,上海已建立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推优、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推选、“文创上海”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文化企业分级遴选机制。2024年,东方明珠新媒体、上影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玄霆娱乐、宽娱数码、黄豆网络、喜马拉雅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头图为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颁奖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