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上海博物馆发起的首届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在上博东馆开幕。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博物馆代表汇聚上海,共同探讨时代发展中博物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共同见证了上博东馆全面建成开放的历史性时刻。
上海博物馆东馆一景。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历时近一年,上博东馆宣布全面开放
历时7年多打造的上博东馆建筑面积近12万平米,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展出文物超过1.5万件,全面开放后预计年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自今年2月2日试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400余万人次。
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毗邻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共同形成文化集聚效应。建筑整体呈矩形,局部外立面蜿蜒起伏、如白色波浪随风翻腾,既暗合这座城市“通江达海”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步入其中,如同一个巨型时光宝盒,包罗万象。
据介绍,未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以建设中国第一个“世界文明馆”为目标,打造“中国看世界”的窗口。位于上海北外滩的北馆也正在筹建中,将以“考古博物馆”为主要定位。三馆全部开放后,总建筑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年观众接待量预计达千万级。
上海博物馆东馆“可以触摸的文物”。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深耕文化之美,当好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全面开放后的上博东馆构筑“包罗中国艺术古代万象”的征藏研究体系及展览体系,青铜馆、雕塑馆、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书法馆、绘画馆8个基本陈列堪称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得益于空间的扩展,原来人民广场馆的8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展厅,在东馆的展陈上得到深化和延伸,大幅提升了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更好地呈现了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及中华文明灿烂辉煌。
作为上博东馆第一个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把目光聚焦到长江上游“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代文明中心,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特点以及来龙去脉。
展出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星耀中国”引发持续的观展热潮,创下多项新纪录,接待观众逾105万人次,是上博历史上首个参观人数超100万的特展。这之中,外地观众超60%,海外观众近10%,50%以上观众年龄在35岁以下。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现场。上博供图
海内外同业者汇聚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
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有165座博物馆,平均每15.1万人就拥有一座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日常休闲方式、成为来沪游客的重要打卡选项。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由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主持。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从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明交流四个方面回顾了故宫发展历程及当下应变之策。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兼财资主管詹姆森·凯莱赫分享了博物馆如何在保持观众多样性的同时,为观众创造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并通过多样化手段,扩大其与本地和国际观众的互动,优化线上线下的多重体验,展现大都会博物馆作为全球性的艺术大馆坚守使命、追求创新的精神。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副馆长兼首席运营官、东岸委员会主席蒂姆·里夫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V&A东馆如何作为伦敦东岸奥林匹克公园新文化区的核心,为博物馆收藏、展陈手段和观众参观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创意。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的演讲则从上海博物馆的“变”与“不变”展开。变的是“新格局”“新品牌”“新体验”,不变的是追求卓越的根基不变、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变、彰显精神的使命不变。
“从人民广场到东馆,博物馆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博物馆的观众也在变化,而我们所处的世界更是今非昔比。”他说,“上海博物馆一直在思考,收藏过去的博物馆,如何服务当下,让历史之光映照未来。”
头图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外景。馆方供图